股票

投资人如何选择好股票

  当投资者在市场中买入股票的时候,实际上是以当时股票的市场价格买入了上市公司的一部分,而股票价格包含两个部分:一是公司的真实价值,二是市场对公司未来的预期。不管是公司的真实价值还是未来预期归根到底都要反映公司最基本的价值——盈利能力。广大投资者都想学习“股神”巴菲特的投资理念,变成一个巴菲特似的投资者,而巴菲特投资最大的特点就是不受市场价格影响,而以公司的现金流、销售额等最能反映公司基本面的指标来分析和衡量公司的盈利能力然后进行投资。这也是为何巴菲特在他几十年的投资生涯中一直居住在偏僻的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远离华尔街的原因之一。

  巴菲特不只一次指出“市场的价格最终会反映公司的内在价值”,“选择好的公司远胜于选择好的价格”,而巴菲特的组合中给他带来高回报的正是这些伟大的公司:如可口可乐在1989~1999年十年里股价翻了十倍。而巴菲特认为“好”的公司不是股价高、市值大、世界500强等由市场指标定义的好公司,而是能够提供很高的资本回报和稳定的现金利润也就是盈利能力强的公司。

  降低市场噪音

  一个公司的真实价值是不容易衡量的,而股价又受各种因素如宏观经济预期、产业发展预期、投资者情绪等影响而波动,这些因素我们都可以统称为“市场噪音”,而越是新兴的年轻的市场,其“市场噪音”对股价影响越大。在A股市场,特别是经历了2007~2008年牛熊市的洗礼,很多投资者都经历过投资于一个看起来很“热点”的公司后来因为没有实际盈利的支持而泡沫破裂,最终造成投资损失的惨痛经历。

  那么,如何理性地进行投资?如果我们公认巴菲特是理性投资的代表,那么以巴菲特的理念认为财务指标是衡量一个公司最直接的证据,一个“热点”公司可以受到市场的追捧后股价走高、市值增大,但如果没有公司良好基本面的支持,最终会原形毕露。在A股市场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而每一次一个“热点”公司泡沫的破灭都造成投资者巨大的财富损失。

  市值加权指数的局限性

  近来指数基金以其低费率和长期优秀的业绩受到投资者的青睐,特别是2009年,中国市场迎来了一个“指数基金年”,多只指数基金面世,为广大投资者提供更多的指数化投资选择。现有的指数基金都是跟踪市值加权指数,也就是说市值大的公司在投资组合中占的权重大,市值小的公司在投资组合中占的权重小。这样我们就会发现市值加权指数的一个局限性:超配了高估的股票而低配了低估的股票,而正确的投资组合应该是低配高估的股票而超配低估的股票。

  正如巴菲特所说,“市场的价格最终会回归公司的价值”,而市值加权指数本身的这种局限性会因为对高估股票的超配和低估股票的低配,在股票价格回归公司的真实价值时对投资收益造成损害。如在美国的互联网泡沫中,高科技公司如思科因为股价的高估市值巨大,而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碎股价最终回归公司的价值也就是其盈利能力时,高科技公司股价跌幅巨大如思科的股价跌幅超过了80%,而市值加权指数的投资者因为根据市值权重高配高科技公司而损失巨大。

  基本面指数诞生

  此后,在美国金融学术界和投资界都开始反思并积极寻找在保留指数投资优势的条件下的更优化的投资策略,这促成了基本面指数投资策略的产生和发展。基本面指数投资策略的原理就是降低“市场噪音”对市值加权指数的负面影响,以最能衡量公司价值的财务指标如账面值、营业收入、现金流、分红来挑选基本面价值最高也就是盈利能力最强的公司,并以公司的基本面价值配置投资比重构造基本面指数。

  所以,基本面指数投资策略一经推出就以其清晰的投资理念,强大的理论基础和优秀的投资业绩受到众多投资者的青睐,被誉为指数化投资升级的最佳策略指数。而基本面指数的创始者罗伯特?阿诺德也与“股神”巴菲特、美联储主席伯南克一起被美国著名的金融杂志Smart Money评为30位投资界最具影响力的人之一。我们可以认为基本面指数投资策略,是指数化投资的升级和优化,是指数投资回归基本面也就是公司盈利能力的伟大成就。

  首款基本指数产品自2005年在美国市场问世以来,发展迅猛,短短不到4年间在美国、欧洲、亚太等不同市场生根发芽,资产管理规模超过330亿美元,相应产品超过50只,是近年来发展最为迅速的创新型指数基金。加州养老基金、日本政府年金、诺贝尔基金会等著名机构投资者也成为基本面指数策略的重要客户。嘉实基金在2008年率先在A股市场进行基本面指数投资策略的研究,并随后和基本面指数创始者所创立的美国锐联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共同开发基本面指数策略在中国市场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