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面并不是股市的全部
市场特征一向存在,只是在波动剧烈的阶段,基本面能够较好解释市场的波动,市场特征本身往往被忽视。事实上基本面研究并不能解决策略判断的所有问题,这其中要分为大市场和小市场,分清这两点才能让我们在策略判断中不至于犯原则性错误。
首先让我们回顾历史。2007年,公募基金崛起,蓝筹泡沫也随之兴起。2007年三季度经济趋势已然向下,但市场从4000点直接上冲至6000点,主要原因不在于基本面的支持,而在于居民理财意识觉醒,大量资金涌入股票和基金市场,推动蓝筹泡沫行情。2009年,一个小牛市出现在A股市场,其起于流动性也终于流动性。2008年末经济形势持续向下,市场却触底反弹;2009年8月经济形势复苏,市场反而大跌,2009年行情主线为流动性的吞吐,流动性投放导致市场上涨,流动性收缩致使行情结束。
2010年是一个转型的预期。经济维持高位增长,但消费品业绩无明显优势,金融业绩系统性好于其他品种,基本面向好的因素敌不过经济转型的市场特征。从2007年至今,虽然股市大体是按照经济大环境在运行,但其中或滞后或超前或与基本面完全相悖的情况时有发生。
经过大量经济数据的研究可得知,基本面的把握是市场特征框架的一部分,其变化幅度与重要性成正比。也就是说,重要的基本面变化会对市场产生根本性系统性的影响,而重要性的降低对市场的影响力会是几何级数式缩小,反之亦然。再往下一步分析,市场特征有大、小之分,大市场特征,也就是已明确的基本面转换,将会指导大资金配置,影响整个市场的投资方向,小市场特征则可以把握短期市场的波动;大市场特征在于把握确定的宏观经济和政策的变化;小的市场特征在于把握逻辑推断中的不确定因素,往往发生在政策、基本面预期等方面。
市场分析的核心是交易逻辑,我们对市场特征的把握难于对实体经济的把握。实体经济运行呈现客观规律性,但市场特征变化则更多地体现主观情绪性。说到底,解决方法在于尽量使自己的生物钟与市场同步,以自身的情绪变化模拟市场的变化。但最大的风险点在于大市场特征发生变化,而自身的情绪未能随之变化。再说明确一点,对于长线投资者,基本面的分析便是王道,但对于大多数中线或短线投资者,趋势或市场的分析,可能比基本面本身更具指导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