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股市投资者如何用财务指标选股

  股市投资者如何用财务指标选股

  世界本无天下第一,在武侠小说里头,如果哪位高人身怀“绝技”现身江湖的话,常常会收到来自各方武林人士的挑战书,最后也没见着谁是真正无敌——单挑不成将可能招致群殴。这种现象放在股票市场上的解释,就是“股神”如果与手握巨资的“庄家”狭路相逢的话,结果只会有一个,那就是落荒而逃。

  但这并不影响“股神”在这个市场中大赚特赚。因为他们(这样用词表示“神”不止一个)最大的能耐是通过看懂的市场门道,想办法将自己的意图插入这条缝隙,达到盈利的目的,而不是寻人决斗。如同黑客看懂了操作系统的漏洞,故而可以传播自己制造的病毒一样。所以本人一直认为“炒股没绝技”,但“股有股道”。

  修道(或曰修神)路上人头涌涌,大家使尽法宝勤于修炼,希望有朝一日真能鸡犬升天。但遗憾的是,绝大多数“修真者”的最后下场却都只有走火入魔。

  我们都知道股票市场的最基本功能就是融资,所以作为股民,本来就是一个“投资者”的身份。“上市”的本意是一家公司通过这个市场公开招揽新股东注资的行为,所以股民要做的应该是深入研究、了解这家公司的经营前景,做出可行性判断后才将资金投入。而当这家公司得到了新的资金,经营效益更上一层楼了,股民也就从中得到了投资回报,包括红利和公司股价上涨所带来的溢价收益,因为经营效益会在二级市场的股价上体现出来。

  但现在(或者说一直以来)最大的问题,是大部分人“研究”的目的都只在如何追逐股价波动(特别是短期波动)的价差上面,所以自然就只留意什么市场热点、题材、筹码集中度之类的判断作为投资参考。这种本末倒置的行为,不走火入魔还能是什么?

  当然也有人以这种方法“修真”成功,但很少。而且可以肯定一点,纵使修成了这一类的“神”,寿命往往都不太长。因为他们犯了一个常识性的错误——在一个负数游戏中(单位时间内,上市公司为公众股东赚取的利润总和远低于公众股东在二级市场进行交易的税费总和,比如目前A股的市场情形),靠博取差价即能获利的现象是不可能普遍存在的。只有远离游戏、立足于分享上市公司的经营成果才是可持续之路——这就是本文所指之“股道”。

  许多人都认为,在中国证券市场这个缺乏诚信的环境中(特别是早几年)不存在价值投资可言,因为上市公司的财务报表总充斥着造假的嫌疑。固然,这和不断被揭发出来的许多造假案脱不了关系,但“负面新闻”并不代表全部,谈“基本面”色变的人,除了部分是受人误导之外,更多的只能说明其既有的对财务报表研究的方法不足,及其对报表的真实性欠缺辨别能力所致。更不可取的,是阅览别人的研究报告时,往往只关注其中列举的那些“号码”,并以读后一段时间内股价的市场表现来判断他人研究的“是否正确”。

  因为以一段时间内股价的市场表现来衡量研究结果是否正确,其前提是要“市场总是对的”。但如果这个前提成立的话,相信巴非特也好、索罗斯也罢,可能永远也找不着投资标的,因为他们这类“神”只会在发现了市场“出错”的时候择机介入,直待其自行纠错后获利了结。所以如果市场总是对的,我们根本就不需要什么“绝技”,因为“研究”已显得那么多余。

  比如我们看上市公司的报表,大多数人一般只关注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主营业务收入等几个简单的财务指标,很少去作全面的比较分析。

  以主营业务利润率为例,它除了可以静态地反映这个公司的盈利能力外,还可以通过纵向比较,评估该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力,也可以通过横向比较,了解到公司所处行业是处于何种状态,是垄断、供不应求?还是供大于求、竞争激烈?另外,如果主营业务利润率比较高,而净利润率不理想,问题不外乎主业之外出现了重大的亏损(包括一次性的偶然损失、撇帐)、税收变化、管理费用高等几方面的因素——这样对比分析不同的原因,无疑会对了解公司的实际情况有较大帮助,甚至许多时候会比一些所谓分析师的分析更为接近事实。

  经过几年下来的观察和实践,本人相信符合以下几条标准的上市公司,在详细阅读其相关的年度、半年度、季度报表,确认没有重大的诉讼事件或其它不利的潜在因素的,原则上可以入选为可关注的投资目标:

  1、主营业务收入、营业利润、总利润、净利润四项连续三年基本同步增长20%以上;

  2、净利润率在20%以上;

  3、主营利润占其总利润80%以上;

  4、年净资产收益率在15%以上;

  5、股东权益占总资产的70%以上;

  6、应收帐款年周转率(含其他应收款)和存货年周转率都在400%以上;

  7、当期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在当期净利润的80%以上。

  以硬性的财务指标筛选目标公司这种做法难免流于死板,但优点是相当稳健!由于会计学的内在逻辑关系制约,能够达到上述指标的上市公司即使有做假帐的情况,程度也相对较轻。用这种方法衡量,昔日风光一时的“蓝筹”股银广夏等是不可能入选的。

  当然,这套指标只适用于一般行业的上市公司的筛选,对于一些特殊的行业应该有特殊的标准,如对酿酒业、房地产业应该适当放宽存货周转率;对零售业、贸易类公司的应收帐款和存货的周转率就应该相应提高;对金融类上市公司的评估又是另外一回事,而显然,这方法也是难以挖掘出处于成长初期或因资产重组而脱胎换骨的好公司……

  使用这套指标筛选目标,每个报告期能达标的公司绝不会多,自然也就会丧失许多交易机会,所以只适合追求长期稳健的价值投资人使用,同时需要强调的是,“关注”并不等于“买入”,即使是好的公司,如果没有好的价位也只能是“看”和“等”——不是这条“修神”路上的人不宜效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