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中主要有哪些投资模式
股市投资主要有哪些门派
美国波士顿大学商学教授劳伦斯·科明汉姆在《什么是价值投资》一书中将当今社会主流投资模式归纳为五种:一是价值投资,依靠对公司财务分析寻找市场价格低于其内在价值的股票,以格雷厄姆、巴菲特为代表;二是增长投资,寻找那些经营收益能够保证公司内在价值迅速增长的公司,以菲利普·费舍尔和彼得·林奇为代表;三是指数投资,通过购买股票来复制市场指数,以先锋集团的创始人——约翰·伯格为代表;四是组合投资,试图建立一个多元化的投资组合来管控风险,以《漫步华尔街》的作者、普林斯顿大学教授伯顿·麦基尔为代表;五是技术投资,采用各种图表来收集市场的行为,以此来显示投资者预期是上升还是下降,市场趋势如何,以华尔街知名投资人威廉·奥尼尔为代表。
当然,上述五种分类也并不是绝对割裂的。比如,价值投资与增长投资其实是密不可分的,价值本身就包括增长。技术分析派实际上也包括两个分支:一个是基本不关心基本面;一个是试图将两者结合。后者更派生出所谓的“动力交易”。而指数投资本身就是组合投资的一种,麦基尔教授本人就非常推崇指数基金。
事实上,在上述五种投资者之外,还有许多其他流派。比如,对冲基金的代表人物索罗斯,他根据量子理论独创出反身性理论,在“江湖”称雄一时。再比如,天马行空、钟情于全球投资及大宗商品的罗杰斯。
中国古代圣人——老子所著《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德”二字在《辞海》中的解释是:“道”指法则、规律,与具体事物的“器”相对,又与事物特殊规律的“德”相对;宇宙万物的本原、本体。“德”指事物的属性;具体事物从“道”所得的特殊规律或特殊性质。“道德”是中国哲学的一对范畴。“道”原指人行的道路,借用为事物运动变化所必须遵循的普遍规律或万物的本体。“德”和“得”意义相近,用作具体事物从“道”所得的特殊规律或特殊性质。
可以说,老子的上述言论蕴涵着宇宙间万事万物的哲理,其中当然也包括投资之道。在笔者看来,所谓“道”就是通向成功的方法,对投资而言就是“如何在风险尽量小的情况下,尽量快而多地赚钱”。所谓“一”,就是最适合投资者本人及当前条件、环境的方法。这是投资人成功的根基,千变万化都不脱离这个“基点”,它同时也必须是最符合、最接近“道”的。有了“一”,你就可以从正面、负面或正确、错误等两方面来判断任何事物,这就是“二”了。“二”本身也是相反相成的,“互相冲突交和而成为均匀和谐状态,从而形成新的统一体”,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创新,也就是“三”了。在“三”的基础上不断形成新的组合,从而衍生出千变万化。
从当今世界投资模式的历史演变来看,主要有两大分支:一是“磐石理论”;二是“空中楼阁理论”。“磐石理论”认为,无论是股票还是不动产,每一种投资工具都具有被称为“内在价值”的坚实支柱。当市场价格低于(或高于)“内在价值”时,买进(或卖出)的机会就会出现,因为波动最终会被矫正——这便是该理论的核心。
“空中楼阁理论”所侧重的是心理价值。这一理论的创始人是著名经济学家凯恩斯。他认为,估算“内在价值”工作量太大且结果令人怀疑,没有人确切知道影响未来收益前景和红利支付的因素。他提出著名的“选美理论”,认为股票价格决定于大众的心理预期。
这两派就好比老子所说的“二”或“阴、阳”。在此基础上,又出现了“随机漫步理论”,即认为这两派谁也不管用,唯有靠组合投资才能取胜,也就是老子所说的“三”。其实,在笔者看来,一切新的投资理论都是在“二”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无数个“三”构成了千变万化。在“二”的基础上,找到并使用最适合所处环境、最符合“道”、自己最擅长的方法,才是最明智的。比如,格雷厄姆牢牢抓住“安全边际”这一关键,只对公司内在价值进行相对静态的评估,既反对技术分析,又不提倡预测宏观经济、公司业绩,从而有效地控制投资风险,安全地获取利润。再比如,巴菲特吸取了价值投资和增长投资的精华,自称“85%的格雷厄姆加15%的费舍尔”,最终赢得“股神”的江湖地位。
当然,找到适合自己的“一”并不容易。从巴菲特的成长历程来看,与中国大圣人孔子十分接近。孔子在回顾自己的一生时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巴菲特也是如此:十几岁就立志成为富翁;三十岁创立事业;四十岁确立投资模式;五十岁真正掌握商业社会运行规律;六十岁能兼容并蓄,相得益彰;七十岁达到炉火纯青,技巧全面。
对投资者来说,成长之路第一步就是要“志于学”,对任何理论都知其长短、优劣、利弊;第二步是“而立”,即心志坚明,树立自己的理论根基;第三步是“不惑”,能够适应各种环境,善于通权达变;第四步是“耳顺”,即所闻不逆于耳,对任何见解均能从中汲取养分;第五步是“不逾规矩”,也就是天人合一,动念不离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