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投资会产生哪些“沉没成本”
股票投资会产生哪些“沉没成本”
“炒房炒成房东,炒股炒成股东”,很多人都知道这么一句顺口溜。坚持到底,却不一定胜利;持之以恒,却得到失败。在投资中,看上去的坚持,如果选错了方向,则有可能功亏一篑。
是什么使我们面对如此结局呢?“沉没成本”可以给出一种解释。沉没成本效应在投资者之间非常普遍,在实际交易当中,人们总是将获利良好的品种卖出,而保留那些亏损的基金或股票,更有甚者,还会对这些不断亏损的基金股票加仓,反复买入想要“挽回损失”。究其原因,是因为在很多人心中,都有一个虚拟的“心理账户”,将获利部分计入盈利,认为盈利应该及时落袋为安;而亏损的股票一旦卖出,就变成了真金白银的损失。
不愿面对损失,不肯承认自己投资决策上的失败,在损失面前执行“鸵鸟”策略,随之而来的结果可能更糟糕。就如同生活中常见的排错队现象,眼见这队的服务人员非常低效,甚至有可能随时停止服务,却因为之前已经投入了很多时间,于是便没有胆量另起炉灶去排新的队伍,看上去是为了之前的投入不变成损失,但实际上可能损失了更多的时间。
索罗斯对沉没成本的看法值得借鉴:“我不认为这种办法可以挽回损失。”而避免这种陷阱最好的方法是自问:如果手中没有这只股票或者基金,或者另外给你一笔钱,你会做出什么样的投资决策?如果答案是否定的,那么最好卖了它。不能仅仅因为已经被套住了,为了心理账户上所谓的“摊低成本”,就进而做出一个“错上加错”的决定。
对于一只股票或者一只基金同样如此,如果它已经让你亏损太多,而且短期内基本面没有改善的迹象,那与其盲目追加,换来无期限的望眼欲穿,不如快刀斩乱麻,接受沉没成本,重新选择标的,开始一段新的投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