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发行对经济发展有哪些意义
证券发行对经济发展有哪些意义
17世纪末至18世纪初,伴随英国经济的蓬勃发展,一些合股公司开始悄然形成,也就是现在有限公司的前身。当时,英国出现了一百多家这样的公司,涉及银行和保险、探险、工业项目、专利实施等行业,并开始向一部分公众发行本公司的股票及债券等证券。
1711年,牛津的哈里·耶尔伯爵创建了一家名为“南海”的合股公司,但在将近10年的时间里业绩平平。1720年1月,南海公司向深陷债务问题的英国政府提出用发行股票的方法来缓解国债的压力。为了让发行股票能卖个好价钱,哈里·耶尔和他的伙伴不断发布各种各样的有利消息,在股价的持续飙升中,南海公司先后进行了三次股票发行,发行价格由第一次的300英镑变为第二次的400英镑,继而在第三次达到惊人的1000英镑。
由于价格始终处于上涨态势,因此虽然发行价格节节攀升,仍旧挡不住人们的购买热情。股票抢购狂潮席卷英伦三岛,连国王乔治一世和物理学家牛顿也加入了抢购的人潮当中。
泡沫膨胀至极限必然会破裂。当越来越多的公众逐渐意识到南海光环背后惨淡的真实业绩,当越来越多的民间组织效仿南海公司,背着政府偷偷发行股票,南海泡沫终于无法维系了。惊惶的英国人立刻狂抛手中的南海股票。南海股价一落千丈,当初高价买进股票的投资者损失惨重,许多昔日的富翁从此一贫如洗。1720年底,轰轰烈烈了一年的“南海泡沫”彻底破灭。此后数十年间,英国人对于股份公司和股票交易谈虎色变,连牛顿也只能感慨:“我能计算出天体的运行轨迹,却难以预料到人们如此疯狂。”
南海泡沫事件成为资本市场发展史上一个负面的经典,它警示世人,证券发行关系到社会公众利益。此后,各国政府都对证券发行采取了极其审慎的态度,并进行了十分严格的规范。
那么,什么是证券发行?在经济发展和投资市场上,证券发行又具有哪些意义呢?
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上市部总监——巢克俭:
所谓证券发行就是指政府、金融机构、工商企业等以募集资金为目的向投资者出售代表一定权利的有价证券的活动,这些有价证券包括我们经常讲到的股票、债券和基金等等。我们常常说的股票发行不过是证券发行的一种。
证券发行能够起到资源优化配置的作用。任何一个经济体系中都有资金盈余单位和资金短缺的单位,只有使这些盈余的资金从盈余单位流向短缺单位,才能加速资金的周转和提高这些资金的利用效率。证券发行就是在资金的盈余方和短缺方驾起一座桥梁,也就是资金短缺单位可以通过向资金盈余单位发行股票的方式,使得盈余资金注入到短缺单位。
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开始步入一个变革的时代。1978年,伴随农村开始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市也期待着变革,新中国的经济改革进入了关键阶段。就在这个时候,一家新公司横空出世,成立并开始发行股票。就是这张“股票”,掀开了中国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的历史大幕。
1984年11月18日,《新晚报》第一版刊登一则消息:上海飞乐音响公司18日开业,接受个人和集体认购,将发行股票1万股。当年12月,飞乐音响正式由中国工商银行上海静安证券营业部代理发行股票1万股。由此,飞乐音响成为新中国首家公开发行的股份公司。
亲历过这段历史的人们可能不曾预料,一家公司的设立,会在相当程度上改变中国经济体制的运行模式,“股份制”、“股份公司”、“证券发行”、“股票”这些过往只能从理论书籍和文艺作品中见到的字眼,会从此走进人们的生活,并在中国经济发展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
1990年12月19日,上海证券交易所开业;1991年7月3日,深圳证券交易所开业。沪深两家证券交易所的设立,实现了股票二级市场的集中交易,为一级市场的股票发行打开了广阔空间,一大批国民经济支柱企业、重点企业、基础行业企业和高新科技企业,通过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和在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步入上市公司的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