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同样的K线会有不同的判断
为何同样K线会有不同的判断
“仙人指路”,是一个美丽的股市俗语。指的是当某只股票收出一根带长上影线的K线后,往往意味着该股的股价将有可能达到上影线所指的高度。中信银行就拥有这样两个“仙人指路”的路牌,那么它们所指的目标实现了吗。
中信银行走势图中分别在2012年1月5日和3月22日有两根“仙人指路”的K线出现,第一个指路牌显然是指对了路——其后股价一路震荡上行;而第二个指路牌却没有形成指路效应,股价反而在本周转为破位下跌。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一样青山两样情”的走势呢?我们还得从盘口上进行分析,因为盘口信息更能直接反映一切真实信息,所以,盘口是一种语言,是主力与市场对话的无声的语言,我们不妨把这种语言称为“盘口语言”。
现在让我们先看1月5日的那根仙人指路的情况:该根K线是一根放量的低开高走的中阳线,其成交额高达3.6亿元,是前一天成交额的五倍,说明是增量资金在进场。更重要的是,该K线是在5日均线上穿10日均线之时出现的,同时也穿越了30日均线,形成一阳穿三线的结构。再看3月22日的那根K线,虽然也是一阳穿三线,但5日均线、10日均线和30日均线已经形成了空头排列,与前者恰恰相反。从量能上说,其成交额却只有1.6亿元,是1月5日成交额的44%。大幅萎缩的成交额说明该阳线不是增量资金所为,而是存量资金的搅动行为。有意思的是该根阳线的上影线最高点恰恰与前一次的高点4.69元持平,为什么不敢创新高去解放套牢盘呢?
盘后语言显示的真相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我们可以从这两根K线的分时图来进行细致分析,分时图是K线的“心电图”,它所记录的信息是最真实的细节,而细节决定成败。
从两张分时图中我们看到,1月5日的分时图出现以下盘口特征:当天是一个放量高开后的吸货走势,全天大部分时间形成脉冲性扫货形成的尖角短波上冲走势。尖角波是由巨量买盘的向上扫货形成的尖锐上冲图形,它所透露的盘口语言是主力在吃货,所以在能量结构上形成了一个个脉冲性的巨大分时量柱。同时也有一些圆角短波出现,圆角短波是由小资金密集向上吃掉买单形成的一个逐渐过渡的小型圆角走势,这是跟风盘留下的足迹。那天,股价大部分时间在分时均线上方运行。
而3月22日的分时图则大为不同:当天股价为低开后在前收盘下方绿盘区域横盘,横盘时多为交投清淡的锯齿波。这种懒洋洋的走势直到下午接近1:30才被打破,多头突然开始了进攻:盘中出现了大单连续吃掉上方卖单的行为,于是一个圆角脉冲波出现了,成交量此时急剧放大,股价从绿盘区两口气就冲到了红盘区的5个点,但遗憾的是,在股价达到一定高度后就突然出现了回落,之后再冲,再回,形成“剪刀波”式的典型的分时出货波形!
其在量能结构上通常出现一个三角形态,显示出庄家通过两次快速震荡迅速把下方接盘打掉之后形成的量能,成交量从爆发突增到平静后迅速萎缩的过程。这就是出货型的三角形量能结构。此时主力的意图暴露无遗:拉高出货,触碰前高,但不创新高,在你犹豫不决中,主力自己就从容出货了,两点钟后股价回到分时均线下方运行直至收盘。
看,两根相同的K线形态,却由不同的分时结构构成,形成了真假“仙人指路”——这就告诉我们:分析股票走势不能光看K线图,更要看盘口,看构成这个K线图的分时图,分时图是因,K线图是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