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股民有时要耐心等待股票“价值回归”

  股民有时要耐心等待股票“价值回归”

  如果没有干扰,在纯粹的经济状态下,价值规律“常态”运行的轨迹表现为完满的形态,但资本市场中存在各种利益博弈,因此价值运行过程必然受各种力量的干扰,国际资本、国家资本、机构资本和民间资本都通过相反相成、物极必反和循环往复的力量相互作用着,因此,现实中价值规律表现的是“非常态”的“残缺图形”。

  这些“残缺”的“图形”源于人性中的贪婪、欺诈等,贪婪、欺诈力量造成市场失灵,表面上看似乎价值规律失去了作用。鉴于人性的贪婪本性在资本市场中永远存在,因此,价值运行的“圆满”或“完美”的轨迹形态只能是理想状态下的理论假设,在现实的资本市场中,价值运行轨迹往往是“残缺”的,如经济形势运行很好,股市却一路下跌,2001-2005年就是这种状态。如果运用价值投资理论去预测市场未来的运行轨迹,就会发现,这种预测往往“测不准”,要么预测准确时间,但无法准确预测市场的未来价格位置,要么预测出价格位置,但无法预测出什么时间会到达这个价格。

  老子提出了“大成若缺”、“大盈若冲”等概念,提醒投资者不要过度追求理论的完美,因为在投资实践中,通过多空两种力量的相冲、相应、相复、相合作用后,行情的轨迹或价值的表现已经面目全非。但是,就在这种面目全非的表象下,价值规律的作用仍无所不在、无始无终、无远弗届,充盈遍布于市场各处,真真假假、虚实相联、作用无尽,通过波动弯曲的曲线或圆润轻盈的圆弧进行运动。

  由于国际资本(如近期的欧债危机)、国家资本(如对地产与信贷的调控)、机构资本中的产业资本(如加速IPO)和民间资本(如民间借贷)相互作用,股市行情的波动必然是弯曲的弧线运动,不可能形成直线上升或下降的行情,价值运行以弧线绕远运行似乎笨拙,但却是最机巧最有效率地表现了内在价值正向或反向的运动方式。

  同样,最高效的不是以技巧取胜,而是遵守法规,顺应规律的曲折表现,在“残缺”的“图形”面前,冷静地观察价值的运行,管住自己占便宜的心,让“残缺”的“图形”发展到极点,再利用价值规律的反作用力,以静制动,全面介入市场,为此老子提出“清静为天下正”的忠告,“正”者,就是价值歪曲而到达缺陷之极时的行为,唯有清静无为者才能抓住价值压缩向价值回归的时机,投资者需要掌握“止盈”的道理。

  一是“大成若缺,大盈若冲”。价值规律外在运行表象存在缺陷,主要是投资群体的贪婪之心或集体恐惧共同造成。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既然投资者可能是行为缺陷的人,在投资实践中不要老是拿自己的圆满一面对照市场的缺陷一面,面对有缺陷的市场,在不能改变市场环境的时候,尽量让自己的心灵圆满来,不能让自己的心灵因私欲堵塞成缺陷的空间。因此,只有包容、圆融、宽融、大成与大盈之心,才能容纳得市场中不平、不公与不正,也不会在投资群体癫狂或过度悲观时丧失理智。

  二是“大巧若拙,大辩若讷”。人生中,刚正不阿、聪明机巧、能说会道要么会碰得头破血流,要么为众人厌恶的投机取巧者,原因是这些行为与大道相违背。违背了大道,就是违背人心,历史的车轮可能会反复动作碾碎失道者。因此,真正的正人君子,平时好像笨拙木讷,但一旦等待行情拐点的到来,在峰顶轻轻一推,就会转变行情,因为物极必反;或者在峰谷轻轻一拉,就能创造大行情,因为大盈若冲,能量已经积聚到即将爆发的瞬间。

  三是“清静为天下正”。面对价值规律运行中存在残缺的轨迹,个人冷静以对,但冷静不能冷酷,冷酷就过度了。清静、冷静是理想的常态,但也存在非常态。残缺的非常态是由人性的缺陷造成的,是圆满的相反相成的方面。价值规律的重要作用,就是力求从残缺的非常态向圆满的常态回归,无论是价值压缩还是价值泡沫,都是人性的恐惧或贪婪造成的,但理性要求不论是价值压缩还是价值泡沫都要向价值正常回归。

  对于国家资本来讲,政策行为面对的人性过度贪婪与集体恐惧并存的市场,如果追求过分的圆满,政策效果并不一定能够实现:政策越想圆满,动作越多,调控越频繁,投资者就越会无所适从。因此,容许市场存在一些不完美但可控的“缺陷”,有时清静无为,在法律的边界内,允许投资者贪婪但无伤大雅的投机动作,可能更符合价值规律运行的实际情形,投资者利益反而更容易被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