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如何走出常见的理财误区

  如何走出常见的理财误区

  思维走入误区,必将导致行动上的失败。如果把这句话引申到理财上,也是一样的道理。改变几个观念,记住几个概念,多做几道算术,是拨乱反正,及早走出理财误区的开始。

  理财市场以超常规速度发展的同时,理财也正成为一种全民运动。如果说前几年理财对很多人来说,还是个新生事物的话;现在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人学会用“理财”的眼光来审视财富。不过,正是在这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很多人会发现投入了时间、投入了精力、投入了金钱,却总是不得要领。原因何在?或许翻看我们的这一组文章,你会发现文中的主人公如此相熟,他们的理财方式与自己如此相近。如果是这样的话,恐怕你在不知不觉之中,也已陷入了理财的误区。没有谁愿意身陷于误区的泥潭之中,如何走出这些常见的理财误区?

  改变几个观念

  十多年前有一本畅销书叫做《思维的误区》,很多人从这本书找到了新的思维角度。这本书中有过这样一句话,思维走入误区,必将导致行动上的失败。如果把这句话引申到理财上,也是一样的道理。因此,走出理财误区,也离不开观念的改变。

  或许在四五年前,对很多人提及理财的时候,他们要么把手一摊:我无财可理;要么摇头拒绝,日子过得好好的,理财有什么用。可是正所谓风水轮流转,当理财已经成为普通百姓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的时候,却发现,有的人走向了另外一个极端:每日每夜为钱财奔波劳碌不得自拔,却始终不知这样辛苦理财究竟为的是什么。究竟是为了存折上的数字,还是为了现实中看得见、摸得着的每一分、每一秒?因此,首先需要改变的观念便是对财富和生活的观点,须知,理财仅仅是手段,而绝不是目的,只有这样才能够让我们拥有更好的心态去管理财富、享受财富。

  走出理财误区,也需要摆脱常见的思维桎梏,像“羊群效应”就是投资者们最难以摆脱的误区之一。任何投资行为都存在一定的风险,投资者只有在了解自己、了解市场的基础上做出适合自己的投资决策,才是对自己负责任的表现。任何盲目听从他人意见或“随大流”的行为,非但不能降低投资风险,反而容易给自己的投资带来更大的损失。

  而在实际的理财操作过程中,错误的理财观念也会导致误入歧途。就拿对于债务的态度来举例子。有的人盲目地向外国老太太学习,为了提前享受不惜高度负债,结果让自己陷入了债务的深渊,彻彻底底地沦为了银行的“打工者”,生活水准反而大幅降低,这到底是享受还是受罪?另外一方面,有的人对债务避之不及,却不知道合理的负债杠杆,能够在投资中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盲目地与众多追之不来的机会擦身而过。

  记住几个概念

  理财离不开投资工具的合理使用。使你身陷误区的另外一个原因是对投资中的概念缺乏足够深入的了解。投资收益率是我们必须记住的第一个概念。人们总喜欢把投资收益率视为选择投资产品的“刚性指标”,可是你可知对于不同结构和不同投向的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实现的机率往往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如果盲目听信了“预期收益率”的预测,恐怕你在投资中难免会栽跟头。值得一提的是,在对收益率的误读中,使用“平均年化收益率”来代替对产品的收益预期也越来越典型。平均年化收益率是依据产品多年来的投资表现,以年化的方式计算出来的复合数据,来自于历史表现和统计规律。但在较短的投资期限内,却往往会与实际年收益产生较大的背离。

  第二个概念是投资期限,看上去“期限”这个词语与投资没有太大的关系,但成功的理财其实是由一个个不同期限的理财目标衔接组合而成,只有当我们的理财方式与这些理财目标相匹配的时候,才能达成我们的目标,而期限就是其中的一个关键要素。

  保险产品的属性是我们强调的第三个概念,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保险产品既复杂又难以理解,事实证明很多人都或多或少地存在着投保不当的误区,用“上错花轿嫁错郎”来形容可谓是贴切。有的人把保险当成投资,却不知保险的投资功能存在着诸多的前提限制;有的人胡乱投保,家庭支柱保障全无,却给没有经济能力的子女大笔投保,殊不知,一旦出现家庭风险,这样的投保计划会给家庭经济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多做几道算术

  有时候你会发现,误区的来源竟是如此简单,简单到只需要几道算术题,就可求解出其中的奥妙。可是在以讹传讹的信息传递中,它也竟然迷惑了我们的视听。

  最简单的一道算术莫过于“一元基金”。便宜的基金总是受到市场的欢迎,原因是“便宜”,同样的资金投入,“便宜的”基金可以买到更多的份额,以后涨上去了获利可以更多;同时,“便宜”的基金似乎更抗跌,即便未来行情不好,也没有多少下跌的空间。

  可是:假设都用10万元买了净值分别为1元和2元的A、B两只基金,忽略交易费用,A基金能买10万份,B基金能买5万份。如果一段时间后,两只基金都涨了10%,那么A基金净值为1元×110%×10万份=11万元,B基金净值为:2元×110%×5万份=11万元。

  两只基金最终赚到的钱是一样的。基金赚钱多少,与基金份额无关,只跟净值增长率有关。道理竟是如此简单。3.6%的费率,12.72%的利率,如果同时摆在你的面前,你会选择哪一个?如果在它们之间划上一个等号,你能相信吗?事实上,这个等式就存在于市场上非常受欢迎的信用卡免息分期付款上。表面上看,信用卡分期还款的费率并不高,每月0.6%,6个月分期共计3.6%的费用是常见的水准。可是你是否看到每月还款时占用银行的资金逐步递减,你所要支付的手续费却纹丝不动?使用上“平均贷款余额”这个概念,动用上“货币时间价值”这个工具,这项看上去低费用的借贷实际成本高达12.72%(年化)。

  每个人的认知能力都是有限的,在理财的过程中谁也不可能完全避免误区的产生。或许详细的罗列,我们可以找到更多的理财误区,但以下的这十个误区肯定是最为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意义的。在这些误区中找到自己影子的同时,最重要的还是拨乱反正,早日走出理财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