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期权市场的发展状况
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期权的例子。历史学家和考古学家曾经发现了一些最初的期权,尽管这些期权类似于现代个股期权,但现代期权市场体系的建立源于19世纪出现股票买权和卖权的时候。
在20世纪早期,一群可以交易买权和卖权的经纪商和交易商协会的公司创立了期权市场。如果有人想购买期权,该公司的成员就帮他寻找卖方。若找不到想卖出期权的人,公司就自己卖出期权。所以。该公司的成员既是经纪商(联系买方和卖方),又是交易商(进行实际的交割)。
尽管场外期权市场是可行的,但却存在几个缺陷:(1)在期权到期之前,它不能给期权持有者提供机会卖出期权。持有的期权要么行使,要么期满,所以期权合约没有流动性。(2)卖方的履约行为仅仅由经纪商一交易商公司担保。如果卖方或经纪商一交易商公司破产,期权的持有者就会倒霉。
(3)基于以上两点原因,交易成本相对较高。
在1973年,期权市场发生了重大的变革,芝加哥交易委员会—世界上最大的商品期货交易所授权在有组织的交易所试验期权交易。该交易所被称作芝加哥期权交易所。1973年4月26日开始交易普通股票看涨期权,直到1977年6月才开始交易普通股票看跌期权。
芝加哥期权交易所创立了期权交易的中心市场,使得期权合约标准化,同时增加了它的流动性。换言之,以前买卖期权的投资者可以在期权到期之前返回市场进行买卖,因而冲销了原来的头寸。但更重要的是,芝加哥期权委员会设立了清算所,以保证卖方能够履行合约。所以,与场外交易市场不同,期权的买方不再担心卖方的信用风险,这对于一般公众而言,增加了期权的吸引力。
尽管在危机之后,机构投资者的期权交易保持着强劲的势头,但却面临着一个新的竞争对手的威胁—场外期权市场。在1980年早期,许多公司通过货币及利率互换来规避风险。这些合约都是根据双方特定需要来安排的私下交易。如果一方遭到违约的信用风险时,另一方仍然可以享有一定的权益。但这类权益不大会出现在运作很规范的市场上。不久,经纪商一交易商公司又创立了其他类型的场外交易合约,比如远期合约、期权合约。由于交易的最低规模的限制,公众一般不能参与这种新型的、再流通的场外市场交易。场外市场交易的迅猛发展使得期权交易所面临着巨大的压力。但这种趋势并不表明期权交易将会衰退,而是会越来越集中于场外市场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