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股权投资是一种社会交换

  又是一年创业大赛周周赛,朋友圈里晒自己在做评审的90后也多起来了。又是阿里的饕餮年会,各路高歌杰克马的坚持和孙正义的神眼投资。

  身边一位创业者,BAT出身,2015年从事视频内容类项目的创业。我们投资他的时候公号粉丝10W+,而今他们公司生产的任一支5mins视频的播放量都可以达到300W+。项目估值已经是一年前的10倍了。此番继续融资A轮,在面谈过近多家直投机构后,他问我:关于创投圈,投资人到底投的是什么?

  市场风口?

  团队的经验?

  技术的壁垒?

  创始人的靠谱?

  饶有上扬趋势的财报数据?

  我们都看过徐小平、俞敏洪、沈南鹏等圈内大V的演讲或采访撰稿,从中并无特别的理论能支撑和解释,投资人到底在决策一个股权投资,尤其是早期股权投资的YES和NO的时候,那一句“我看好你”,到底是基于什么样的量化和判断后作出的回应。

  我试图在经济学管理学的理论中去寻找理论解释。

  没有满意的答案。

  而后,在社会学大师彼德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里,找到了一些支持。

  人际间的社会交换开始于社会吸引。布劳指出。社会吸引是指与别人交往的倾向性,是不管出于任何原因去接近另一个人。如果一个人期望与别人的交往带来报酬,那么不论这些报酬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他们都会受到能提供这些报酬的人吸引。布劳认为,社会吸引过程导致社会交换过程。互相提供报酬将维持人们之间的相互吸引与继续交往。

  确实,很多人觉得投资是看人看赛道、看项目可行性、看价值回报等等的因素来决策是否投钱,这些都有道理,但都有片面性和无法解释的点位,例如为理想情怀,为坚持和坚守。

  投资也是商业交易,现代社会是利益社会,利益交换社会。什么才是价值,利益?

  布劳的社会交换理论中有精辟的论述,可以解释一切的社会交易。包括股权投资!

  如果一个投资机构期望通过对项目方的投资,能带来报酬。这个报酬无论是体现为项目退出的资金回报,还是体现为卓绝眼光的赞誉,或者是体现为同理心下的感动和冲动,这些报酬的潜在获得,都是吸引投资成交的动力,是投资方和项目方可以进行社会交换的基础因素!

  这一理论的存在,使得一切带白纸黑字的协议,不带白纸黑字的潜规则,拥有了解释的基础。这可以延展至权钱交易、权色交易、男人女人的结婚和离婚、寒门与贵子、小三与凤凰男,等等的社会现象、网络头条都有了除了“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之外的,带着大师级理论的解释。

  而决定一个社会交换理论衡的因素:主要有3个因素:社会规则、相对资源、最小兴趣原则。

  1、社会规则

  社会规则往往决定着在社会交往的关系中谁的影响力最大。在工作环境里一般人都懂得职位低的人要服从职位高的人的命令决定。在一个家庭里,收入高颜值高出身好学历高的一方一般处于对伴侣的高位。

  对于股权投资而言,越早期的项目,对资金的渴求度越高,对投资方的地位越是相对低位,在制定企业运行的规则时,投资方更容易获得决策影响力。例如投资人在董事会中获得高于股权应有比例的对经营的决策权,投资方对项目创始人的经营方向、财务投入的方向上享有更多的干预和影响力等。

  2、相对资源

  资源是指任何可以帮助交往的双方达到目的的东西。当交往的双方所具备的资源不一样时,占有较多资源的一方就具有更大的力量。资源是指任何可以帮助交往的双方达到目的的东西。当交往的双方所具备的资源不一样时,占有较多资源的一方就具有更大的力量。

  例如某政府背景的高规格基金,某行业知名的创投机构,往往在获得项目的投资准入时有更大的谈判筹码。

  3、最小兴趣原则

  决定交往过程中双方力量的另一个因素是,双方对交往关系的依赖性。在一些交往关系中,双方互相吸引,互相需要,因而力量是平衡的。然而,如果一方比另一方更需要建立或继相互之间的交往关系,双方的力量就会产生不平衡。对建立交往关系兴趣较小的一方会占有更大的力量。这种现象被称作最小兴趣原则。在这种情况下,对交往关系兴趣最大、依赖性最大的一方,往往要处处服从另一方的愿望以保待关系的继续。

  这一理论就解释了,投资机构在伴随项目发展壮大的旅途中,出现投资方和创始人开撕互怼的根源。

  万物皆有法,交换是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