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待上市公司“高送转”
“高送转”,是股市中常盛不衰的炒作题材。但如果不加分析盲目跟风,则容易跌入“高送转”的种种陷阱中。
“高送转”造财富神话
万科A(000002)最大个人股东刘元生20年前以400万元购买原始股和二级市场股票,因万科A不断高比例送股或转增股,据有关报道,其在2007年时所持股票已“裂变”成5827.63万股,再经2008年10转增6后,持股数变成9324.2万股,按万科A昨日收盘价计算,其账面市值已高达11.43亿元,20年增值285.75倍,平均年收益率1428%,大大超过巴菲特持有《华盛顿邮报》股票30年平均年收益率426%。
不仅万科A,股市因“高送转”造就的财富神话还在不断产生,如苏宁电器(002024)、新和成(002001)等。
2004年7月上市的苏宁电器,首发价是每股16.33元,上市后一年不到便实施10转增10方案,其后又实施了5次高送转方案;仅5年多时间,当初的1股变成现在的43.2股,按昨日收盘价复权后的股价是807.84元,是当初首发价的49倍,是上市首日市场价的27倍左右。
“高送转”有陷阱
由于“高送转”往往向市场传递了公司未来业绩高增长的积极信号,所以,投资者也将“高送转”看作重大利好。
但陷阱也因此产生。
如市场资金利用两面针(600249)“高送转”进行炒作就是一例。
两面针2006年每股收益仅为0.21元,在2007年三季度因卖出1000万股中信证券(600030)股票,投资收益立即催肥了两面针当年每股收益至4.19元,公司就此在2007年9月18日和2008年8月14日分别实施了10转增10和10送5方案。
在公司实施高送转方案前,两面针股价经两次炒作而飚升:2007年4月初至5月21日,股价从19元飚升至57元,上涨200%;2007年7月初至8月15日,股价从32元飚升100%至67元,当时市场传言股价会炒到120元,中小散户纷纷高位接盘。但因为两面针主业不振,2008年微利,今年一季度亏损,三季度仍依靠投资收益维持局面,自然其股价难有好的表现,其两次“高送转”后股价就一波一波往下掉,当初跟风而在31元以上接盘的中小散户,至今没有解套,别说50、60元以上的接盘者。
其后有报道称,两面针原总裁和董事长因当时违规买卖本公司股票,于2008年5月双双离职。
重投资避陷阱
首先,中小投资者在面对市场出现的“高送转”传闻时,不宜轻信,警惕投机者利用或制造传闻牟利。
其次,在公司正式公告“高送转”预案时,要重点关注其真实目的,综合考虑公司主业的成长性、股本规模、当时股价、每股股东权益等指标,分析“高送转”的合理性,警惕上市公司为配合市场炒作,或者配合大股东和高管出售股票,或者配合激励对象达到行权条件,或者为了在再融资过程中吸引投资者认购公司股票等目的而推出“高送转”方案。
记得2007年三季度,股价正处高位,此时曾出现大量公司“高送转”方案的传闻,以利机构出货,其后被证实传闻纯属子虚乌有,股价连续下跌。
总之,选择高成长公司投资,不急功近利,才能有效避免跌入“高送转”的种种陷阱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