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理念决定投资方法?投资理念与投资方法如何相容
选股的首要问题不是方法,而是对自己、对风格、对股票和股市基本理念的界定。因为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风格,不同的风格产生不同视角,不同的理念决定不同方法。
比如,做一个成功价值投资者,需要这样一些品质:节俭、自信、低调、专注、线性思维、强调因果逻辑、认死理、少情趣、执拗。
如果你是这样一种人:花钱大手大脚;经常会因喜欢而非必需买下一件东西;买东西有时会不问价也不货比三家;思维跳跃,发散性强,常常能够发人之未见;听别人说话时,常常会由此及彼,天马行空地联想到别的事上;喜新厌旧、见异思迁、好奇心强,爱发现新问题,探究新大陆;兴趣广泛,常将有趣无趣、情愿不情愿作为选择或放弃的理由之一;对任何人做的任何事,都能理解它的合理性;为人随和,不执拗……哪怕你对价值投资有超常的认识和理解力,也不可能成为成功的价值投资者。
相反,如果你有上述大部分情况,又是一个天生的乐观主义者,富有进取精神和挑战精神,那么,你就有可能成为一个很好的成长投资者或趋势投资者。
在基本风格大类下,不同的人生阅历、知识结构以及由此产生的对股市、对股票的基本理念,会产生出不同的方法和视角。以同列全球十大顶尖基金经理的三位大师——巴菲特、约翰·内夫、约翰·邓普顿来说,虽然同为价值投资,但具体的角度和方法却有很大区别。
巴菲特的投资法可归纳为两句话:按现金流贴现评估公司价值;寻找有宽阔护城河的公司。他从不把赚钱的希望寄托在市场身上,反而把市场看做妨碍他投资的敌人,因为它常常使他买不到好公司。他最希望的持股周期是永远,最理想的是找到一家买进后可永不卖出的公司。
而同为价值投资的约翰·内夫却将买看做卖的前奏:“温莎(约翰·内夫管理的基金)买进的每一只股票都是为了卖出。”在他的投资方法中,市盈率占据最重要的地位,不管什么类型的股票,只要市盈率足够低,预期利润会有增长,他都会买入。而他买入低市盈率股的目的,就是等市场看到公司经营改善,能够以较高的市盈率卖出。因此,他的股票档案中,都有该股的总市值、成本价、现价、历史平均市盈率、目前的市盈率、目标市盈率等市场属性很强的指标。而且与巴菲特绝不追逐市场潮流不同,约翰·内夫在“衡量式参与”下,偶尔也会买进当红潮流中的当红股票,只要它的价格还能接受。
约翰·邓普顿则更进一步。对他来说,买与不买的唯一理由就是股价足够便宜。而便宜的标准呈多样性:有时是和隐蔽的利润相比足够便宜,有时是和行业循环周期相比足够便宜,有时是和它的正常的市场价值(也就是历史价格)相比足够便宜。总之,邓普顿将自己定位于“便宜货猎手”。因此,他买的股票,有的市盈率很低,有的很高,有的甚至为负(因为企业亏损)。
这些角度和方法上的差异,来自对股市、股票基本理念的差异。巴菲特5岁开始“经商”,卖口香糖、柠檬水。当他将弹子球游戏机出租给理发店老板捞取外快时,俨然已是资本家雏形,已在运用企业资产搞经营了。读书后,他又直接师从格雷厄姆,得到了价值投资的真传,知道如何从现实角度去衡量价值,留足安全边际。其后又从菲利普·费雪那里学到如何定性一家成长型企业,从约翰·伯尔·威廉姆斯那里学到如何定量未来现金流的现值。自小的人生阅历使巴菲特很容易形成这样一种理念:一切利润都来自企业经营,而经营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要日积月累才能赚到大钱,也使他很容易和上述三位的理论一拍即合。格雷厄姆的学生很多,只有巴菲特修成了正果,而且青胜于蓝。投资的理论很多,巴菲特只选择了他们三位。他们三位的理论很丰富,巴菲特只选择了一部分。原因就在这些部分和他从小形成的一些基本理念相符。这些理念使巴菲特不仅不会把赚钱的希望寄托在市场身上,也不会把希望寄托在公司今年或明年的业绩会增长多少,而是公司能否持续地增长。
不同的人生阅历和知识结构形成的基本理念,以及对股票和股市的基本认识,使巴菲特眼中的好股票不一定会成为两位约翰眼中的好股票;两位约翰眼中的好股票也不一定会成为巴菲特的好股票。就是两位约翰之间,好股票与坏股票的区别也会很大。比如,约翰·内夫投资组合的平均市盈率常常在5倍、6倍之间——比市场平均市盈率低40%到60%。而便宜货猎手邓普顿投资组合的平均市盈率有时会高得惊人,原因很简单,它们中的有些股票正在亏损之中。
他们各有各的招,各有各的优势和局限性。我们只能说巴菲特的投资法则更符合产业资本理念,约翰·内夫和邓普顿的法则更具市场属性,对市场本性的理解更深,适用面更广。硬要以财富多寡论短长,无疑是以撑杆跳成绩来评定跳高成绩。需知,同样20%左右的年均复合收益,邓普顿和约翰·内夫的含金量更高,因为他们全凭自己的体力在跳高,而巴菲特是有浮存金和实业这2根跳杆的。因此,巴菲特“股神”这个称号,更准确地翻译应该是“股王”或“股票界的上帝”,体现的是他的地位,而非神乎其技的“神”字。
由不同的阅历和知识结构产生的理念差异以至方法差异,也体现在成长型投资者中。菲利普·费雪逻辑清楚,过程明确,方法有迹可循,这和他深厚的专业背景有关。彼得·林奇,专业背景不深,但从11岁起当高尔夫球童,每天陪伴着各行各业的精英,耳濡目染,对早期成长股和公司的增长潜力,有旁人不可企及的敏锐性和感悟力,他的投资就是由一连串天才般的感悟形成的,可以瞻仰,却无法学习。而威廉·欧奈尔纯粹半路出家,靠大量阅读股票投资类书籍,以及对历史数据的大量回顾统计归纳而成,因此,他的选股方法带有非常鲜明的市场化特征,是成长与趋势投资、基本与技术分析的混合体,可称为增长趋势投资和基本技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