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选股过程的思考有哪些

  第一,这是为最爱的人选的股票。在整个选股的过程中,我的心态出乎意料地安静,没有任何“投机”的想法,“概念”、“动能”、“金叉”、“死叉”之类的技术性思维自动被关闭,“买入持有”的理念天然地就占了上风。

  第二,这是一只小型的封闭组合。因为在长达十五年的存续期内不进行任何操作,所以首先要面对的问题就是,什么样的公司能够正常存活二十年以上?也就是说,哪些公司的主营业务和商业模式能够穿越时间的迷雾,实现长期稳定地增长?事实上,我们很快就会发现,可能80%以上的上市公司都难以经受此类“可持续性”推敲。

  第三,消费类股几乎是唯一选择。如果竞技场设在一个长达二十年的时光容器之内的话,那么,在这场业绩竞赛中,科技股显然不行,因为它更新换代太快,未来趋势难以把握。制造类股也不行,因为巨大的资本投入很容易变成沉没的生产线。公共事业?管制太多。矿产资源?波动太大。这样一层层过滤下去,恐怕就只有消费类股票能在这种马拉松中胜出了。

  第四,能力圈、主观判断和个人偏好。从资本市场“自由竞争”的逻辑出发,我不喜欢国有公司,尤其不喜欢国有垄断公司,认为它们根本就不应该上市。我也不喜欢享受政府补贴的公司,无论这种补贴是基于什么理由,我都认为它们也不应该上市。然后,我还不喜欢白酒而比较喜欢红酒,并且认为保险股和银行股至少可以算半个消费股。再然后,乐普医疗和瑞贝卡也许就完全属于我的主观判断了。

  第五,这是一次性的择时和选股。建立“艾米尔成长组合”这一举动可能意味着,我对后市的整体走向是乐观的,对银行股目前的估值也是认可的,同时可能也隐隐暗示出我对中国社会老龄化趋势的担忧,以及对艾米尔这一代人充分享受成长过程的某种期望和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