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不能违背传统智慧
市盈率这样的投资常识,在这么多年的实践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不能轻易去违背。不管市场发展到什么程度,有一些共性的东西是始终起作用的,市盈率就是其中一种。市盈率有个度的问题,一旦偏离这个度,市场对风险就麻木了。美国的网络股就经历过这样的阶段,那时候就说不要市盈率了,出来“市梦率”了。不管机构投资者还是个人投资者,从投资的常识来看,都是荒谬的。他们为了给自己不理性的行为寻找理由,发明了“市梦率”这样的理论。但我们不能这样,我们要让自己的投资行为符合一般的投资规律。只是要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目前的市盈率,变化的确很大,但还在一定的范围内,足够去调节。整体上是高了,但还有一些机会,这种机会是局部的,不是整体的。多少市盈率是可接受的,还是要看企业的成长性。如果企业的成长性好,40-50倍的市盈率也是可接受的,但在投资组合里会分散化,不会把所有的资金都投到高市盈率的股票上来。会同时买一些市盈率低、成长性也不错的公司股票,这样组合可以降低波动的风险。至于选股思路,最基本的还是从价值判断出发,坚持价值投资。
但是对于价值,需要学习多角度判断价值。所有的基金经理基本都不会偏离价值投资的主线,但每个基金经理的视角不一样。对我来讲,我喜欢多角度地来判断企业的价值。比如市盈率,高市盈率的股票我会考虑它的成长性。有些市盈率更高的股票,对我来说可能反而是价值投资。它不是从企业的成长性来考虑的,它是从企业的内在价值来考虑的,可能是企业隐蔽资产的价值、也可能是重估价值、购并价值。如果从多角度来考虑价值,可能从企业的财务价值来考虑,这个企业没有价值,业绩不行,亏损的,或几百倍市盈率,但可能它有购并的价值,并被远远低估。比如我买南方航空,当时南航是亏损的。当时整个航空业而言,从购并价值看,南航被严重低估。国航、南航、东航三大航空加起来已经代表这个行业了,总市值才600亿。而当时一个茅台,市值已经有1千亿了。茅台这样一个公司市值已经超过整个航空业了。对于中国人来说,不喝茅台没有问题,没有茅台可以喝五粮液,中国的经济失去这样一个公司没有实质性影响,但如果航空业没有了,或者让大家花很便宜的价格就把这个行业控制了,那可能是关系到国家安全等重要问题。国资委需重点控制的7大行业中就有航空业。在某个阶段,可能受周期性影响,他的业绩非常不好,而由于大家从财务价值去判断,过分注重财务价值,导致这个公司被严重低估了。你在它被低估地时候去买它,不是从财务价值去判断,而是从购并价值去判断它,你就可以赚很多的钱。一个南方航空现在的市值已经和茅台一样达到千亿了,一个国航的市值已经超过茅台了达到两千亿了。那个时候,你发现了航空,远远比投资茅台赚钱。但从财务价值角度看,茅台的市盈率比航空低得多,业绩稳定性也要高得多,好像是这样,但实际上不是。如果从多角度地看,你可以发现很多投资机会。从回报率看,我比现在介入南航的人赚得多。比如南航,3块钱买进,18块卖出,再加上权证带来的无风险收益,已经达到600%的收益。但是从18块开始买,它要达到600%的收益,得涨到100块钱才能达到。也可能会涨到这个价。但是这段收益要承担很高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最后回报可能不如我。我赚取的是无风险收益,安全边际很高的情况下才持有的。比如锡业股份,我6块钱买的,40多块卖掉,它可能在我卖掉后又涨了一倍。它这一倍的空间不是我这种投资风格可以获得的,我能有把握获得的就是6块钱到40多这段区间,等它到了40多块钱,我又发掘下一个南航去了。我有更好的投资目标了,那是在我可把握范围内的,我不可能把一个股票的收益从头抓到尾。但我能抓住我认为我能把握的这段,我认为风险比较低的这段收益。剩下的可以让给别人去赚,而剩下的这段,承担了不对称的风险,长期来看。
ST这个称号,是财务上的。从财务价值投资角度看,连续两年亏损,它就会成为st。但并不是所有st都不好。有一些股票,因为它st了,就不加辨别的卖掉,或者不敢投资它,它才有可能被低估,所以能够从中发现投资机会。比如南航,如果去年它的收益不是每股几厘钱,而是亏损几厘钱,它也成为st了,但这不妨碍它涨到20多块钱,因为行业反转了。是不是st,只是一种表象,如果过分注重这种表现,反而容易给真正做投资研究的人带来机会。像我们小时候看电影,不理解剧情,只是简单地把电影的人分为好人和坏人,但是这种简单划分,对于你理解剧情和生活的复杂性没有任何帮助。作投资也是一样的,若只是对上市公司和股票作简单的划分,好公司差公司、大盘股小盘股,而不是去研究企业的内在价值,那么对股市的认识只是停留在一个表面。多角度的,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判断。有些公司可以从未来现金流的折现去判断价值、有些公司则可以从成长性角度判断未来的价值,有些企业它的资产变现就比它现在的股价还高,这是隐含的价值。有的企业有购并的价值。在熊市的时候,看啤酒行业。燕京啤酒当时只有十几倍的市盈率,随便买。为什么外国人要花50倍的市盈率买哈尔滨啤酒?难道疯了吗?其实不是,从产业角度看,买哈尔滨啤酒能带来超额收益。虽然看财务指标,10倍的pb,50倍的pe,很贵,但我如果买了哈尔滨啤酒,我就有能力整合整个东北啤酒市场,可能最后获得的就是垄断收益。而如果我不增加这10%的投资,很可能所有的东北啤酒企业还在恶性竞争,最后90%的投资都不赚钱。对于别人来讲,这个企业没有价值,因为别人没有能力整合,他就判断这个企业不值得投资。但对于有能力整合的人来说,这个企业恰恰被严重低估了,他愿意花大价钱去买。对于我来说,我在它被低估的时候买了它的股票,到有人愿意花大价钱去整合它的时候,我也赚了很多的收益了。
1000点到5000点,隐蔽资产、低估的股票越来越少了,下一个阶段怎么找?市场中的投资机会始终都是有的,只是多少的问题。目前来看,机会仍然有。从隐蔽资产的企业来看,机会比以前少了。我以前买的时候,一些有土地的企业、一些有股权的企业,大家没有去评估。现在很多人都去寻找这样的企业了,的确被发掘得差不多了。市场从来喜欢一窝蜂去追逐热门的东西,当所有人都去寻找隐蔽价值、资产注入的时候,又有另外的一些投资机会被市场忽视了。因为这个市场不可能所有机会都被挖掘出来,在某一个阶段,你去发现市场忽视的机会。怎么发现呢?不要整天把时间放在热门的东西上,这样才有时间和精力去寻找会忽略的机会。这些机会永远是存在的,但要说这些机会是什么,现在不知道,但要有这样的思路去寻找。我基本上不追求热门的股票。不管什么时候,你要独立思考,做自己的判断。你可以做比较,如果是这些热门的股票好,你可以去买,如果没有更好就没必要因为它热门而去买它。
南航还有介入的机会吗?对于不同的投资者,判断不一样。有的投资者觉得还有机会,短线就有机会,这种方法适合他,它也OK。有人长线看好它,也没错。能承担高风险的投资者,为什么能承担高风险,不是因为他比别人有钱,而是因为他在风险控制方面做的比别人好,他才能承担高风险。有些股票我会在没有人买的时候去买他,实际上是有长期持有的打算。它短期内不会热门,一时半会不会起来,你可能要拿上两年,它才可能涨起来。我买锡业股份的时候,没有人买,我是打算长期的。但它可能比你想象的好,可能半年时间已经达到了我预期的水平,这就更好,也就没有必要为持有两年而持有两年。作投资,需要一颗红心,两手准备。可以做好长期投资的准备,但是你要随着市场的变化,更新你的判断,不断地去重新评估。
通胀时期,资产行业比较有机会,整体不便宜,有些还可以。资产在通胀时期更容易产生泡沫。在合理的情况下,你买它,相对还是安全的,最后获取的就是泡沫的收益。但是如果过分有泡沫,就不应该去追。有色金属行业——我觉得有色的估值方法有问题,现在根据储量什么地去评估,不是很合理,我不认同这种方法,我觉得有色的风险比较大。房地产行业——我觉得有些地产股还是很有价值的。房产的价格还是有上涨空间。不喜欢投一线房产。煤炭行业——还可以,主要受供求关系影响。农业、旅游业——旅游受益于整个财富的积累和消费的增长。对于农业,大宗商品。和罗杰斯的观点相似。农业还处于低估,相比较有色金属,农业是没有涨的。人口的增加、耕地面积的减少,这些都有关。农产品的价格起码应该可以赶上通货膨胀率。(但是农产品的上市公司能够代表整个行业吗?)上市公司的代表性目前弱一些,但是我觉得这个行业有机会,你就得去关注它。就比如大家看好风能、水,但现在上市公司中有多少在节能环保方面是代表性企业呢,不多。但这个产业是有大的机会的,所以要多加关注。
做投资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大家都说你好,这不是我追求的目标。不要过多受外界因素影响。作投资来说,只要投资是经过自己慎重研究的,是用谨慎的态度来投资的,对投资的结果负责,对投资人的钱负责,这就足够了。我觉得市场中最好的投资机会是有限的。如果规模过大,会影响到你对投资品种的选择。钱多了,会放松对投资的要求。如果我的钱太多了,我把最好的股票都投完了以后,我还得投次好的股票,再投一些更次但不赔钱的股票。把钱投出去很容易,花钱还是很容易的,但是关键是要给投资人很好的回报。从回报的角度看,不希望规模那么大。我希望基金封闭到什么时候,封闭到复制、大比例分红也好这些营销噱头不再对投资者有吸引力为止。我从来不喜欢这些营销措施,我认为这对投资者正确认识基金,对投资者的教育是有很负面的影响,这是没有意义的。我希望通过我一点微薄的努力,让投资者认识到,基金的好坏和基金净值的高低没有关系,如果那一天到了,我的基金可以放开,没有问题。
我的组合是分散的。我的基金风险是比较低的,它并不是急涨急跌的。从晨星的评估来看,我的基金是风险偏低的。在每次市场恢复的时候,我考虑很多的组合的调整,大多是基于风险控制的角度。换手率不是指标。一买一卖产生了换手,这种换手是值得的。我组合的风险在加大。但结果是我要付出换手率增加的代价。中国的市场,没有更好降低风险的方法。投资大师的产生有可能。中国人不比外国人差,聪明、勤奋、我们又赶上了。我自己没有这样的预期。我并不是崇拜巴菲特,我也不想成为他。我觉得成为自己最重要。各种投资大师的方法可以借鉴,但不可复制。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中国一定会有自己的大师,但不会是巴菲特。投资一定是能够控制风险的,盈利方法一定要可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