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牛市为何不赚钱

  接近年关,在这样一个贯穿全年的大牛市中,超过半数的中小投资者不得不揣着变瘪的腰包来迎接新千年的曙光,赚了指数赔了钱的荒诞剧又一次在大多数散户身上重演。除往年也存在的诸如股指编制问题、投资者专业知识的缺乏、交易费偏高等原因外,今年是什么因素把投资者的胃口吊得高高,然后又让他们赔得结结实实呢?

  首先,市场热点和板块炒作的频繁转换使众多投资者无所适从,后知后觉、盲目跟风者付出惨重代价。从今年的行情来看,其策动者当然非网络科技股莫属,其后低价重组股、国企大盘股、石油钢铁股、生物制药股、次新股、小盘股及ST板块都曾交替表现,如果投资者能把握住任何一个热点板块都会赚个钵满盆满,但由于板块交替过快,投资者往往是一步错、步步错。当网络股行情方兴未艾之时,投资者尚不知网络为何物而不敢冒然进场,而当纳斯达克的疯狂让中国的中小散户也头脑发热时,网络股又迅速降温,如果投资者不能在网络板块全身而退的话,那全年的操作就难免处于被动。第二波行情中中低价股也应及时跟进,但在这些重组股上行之际,恰恰是年报集中公布的时候,相对“理性”的散户对微利、亏损的公司习惯于敬而远之,另一个巨大的机会就此悄然而逝。类似的情况在之后仍在不断重演,中小投资者为后知后觉付出了较大的代价。

  其次,中小投资者未能及时了解市场主力资金结构及行为的变化。

  2000年以前市场中的主力资金大部分是游资,它们的操作就像打游击战,究其原因,一方面这些资金对于股市某些历史遗留问题和管理层的政策有疑虑,不敢做长期投资,另一方面,大量资金属于不符合当时规定的资金和短期融资拆借资金。

  1999年9月后,基金规模进一步扩大,保险资金、股票质押贷款、三类企业等资金的进入,使得市场资金充裕而稳定。国民经济基本面的好转,使2000年市场主力资金在操作思路上普遍采取了持久战的手法,在对大盘的认识上坚决做多。

  中小投资者习惯性地以为,股指在冲击前期成交密集区时一定要伴随成交量的放大。但在今年的行情中,股指在突破前期高点时并没有伴随成交量的放大。在股指创出“5·19”以来新高后,由于大盘没有出现预期的放量上攻,投资者担心行情走不远,不少投资者眼睁睁看着股指缓慢盘升,丢掉了赚钱的机会。另外,由于主力采用了进二退一、缓慢盘升的方式,即使投资者跟对了庄,往往也经不起主力的洗盘;更有很多追涨杀跌的投资者,往往追高买入,杀跌卖出,不仅赚不到钱,反而亏本。

  第三,固守传统思维,缺乏明确投资理念造成不少投资者操作失误。

  今年大盘虽然呈现全年整体向上的局面,但也出现过波动,而且每一次调整都是以急速回调的形式完成,投资者均有措手不及之感。建仓点位出现偏差将会对盈亏产生重要影响。比如说年初行情由1366点启动上攻至1546点只用了5个交易日,而随后就出现了连续4天的快速回调,探底至1401点,投资者当时尚陷在“5·19”行情后股市将步入漫漫熊市的思维惯性里,较容易引起心态不稳的投资者平仓出局,丧失在大行情初始阶段战略性建仓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