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应对牛市中的“熊市”
如何应对牛市中的“熊市”?下面为您介绍理性应对牛市中的“熊市”。
指数暴涨,7成股票不涨。这是本周记者采访证券营业部时,中小投资者普遍的感受。资深股民叶先生描述说,做股票的人最难受的莫过于:在牛市里看着别人赚钱,自己却赚不到钱;大盘天天涨,自己的股票却不涨;股票拿在手里不涨,一旦卖掉,就不停地上涨!然而,业内人士提醒,要理性看待和应对牛市中的熊市。牛市属于所有有投资价值的股票,不可能只是极少数人或股票的牛市。风水轮流转,有投资价值才是关键。
谁导演了牛市中的“熊市”
走进营业部,许多股民不由地望屏惊叹:9月28日以来的6个交易日,上证综指已形成5411点-5461点、5560点-5620点、5725点-5727点3个向上跳空缺口。换言之,上证综指在最近3个月累计最大涨幅达到49.11%之后,节后一周又跳跃式上涨了近400点;从各大行业指数来看,仅有采掘和金融指数跑赢大盘,建筑、农林、纺织、水电、商业、电子、传播等行业指数均出现下跌;从个股来看,统计表明,71%左右的股票节后股价表现没有超过上证综指4%的涨幅,有35%的股票股价还出现下跌,有300多只个股阶段性走进下降通道。大量个股被边缘化,个股涨跌比达到1:2,甚至1:3。
是谁导演了A股牛市中的“熊市”?答案是投资者自己。只要看看大盘权重股所占指数份量就明白,如今总市值前10名股票的市值达到11.4万亿元,几近半壁江山,市值超过万亿元的公司有6家,合计达到9.41万亿元。换句话说,大资金只要把持好少数十几只股票的走势,就能左右大盘的脚步。现今,大部分新进场的个人投资者通过购买基金来参与证券市场,基金的力量得到源源不断补充,主力资金进场首要买进的是沪深300指数成份股,而不会去选择购买低价三、四线股票。加之散户投资者跟风追涨杀跌,因此,这些股票自然受到了冷落,难以跟随大盘同步崛起。
也有不少股民都认为,牛市中的“熊市”并非常态。老股民蔡女士分析说,这和去年这个时候高度类似,大盘又回到“二八”格局,甚至“一九”格局,表明虽然股指不断向上推进,空头占领的阵地却越来越大;这透视出A股正在演绎指数的牛市、大面积个股的“熊市”。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今年能否再上演“二八”变“八二”的戏剧性一幕呢?她认为,这没有悬念,只是时间问题。周五大盘震荡已经发出信号。一旦指标股休整,有业绩的滞涨股必定率先补涨。
谁容忍了机构主力把玩权重股
近日在涨幅居前的个股中频繁出现工商银行、中国神华、中国远洋、中国人寿、中国铝业、中国石化等标志性的面孔,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它们在沪深300和上证综合指数中占有相当权重的地位。业界人士认为,近期权重股领涨大盘有一定合理性,但凡事有度,过度则是玩弄权重。许多股民直言:谁说机构不投机?超级主力正是把期指预期当作最大的题材炒作,眼前股市最大的“潜在泡沫”是大蓝筹!
为什么历来重视价值投资的市场主力,对大蓝筹“潜在泡沫”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呢?分析人士认为,从策略上看,在指数期货预期日益迫近的情况下,市场主力对权重股的持仓必要性日益上升,而近期H股的加速回归,又预示指数权重的调整进入频密期,预计“权重股配置”策略有望推动“A-H”公司股价上升。因此,短期内的“权重配置”策略将优于“估值配置”策略,配置规模甚至高于行业整合等的“事件驱动”策略。
机构主力资金流向标的股,更有利于期指发挥“稳定器”作用。应该看到,大主力抢筹权重股,绝非权宜之计。“基金本身不太可能为了做股指期货现在抢筹,没有这个必要。抢筹之后干嘛呢,做空么?”有业内人士如此表示。基金即使参与股指期货投资,更多也是为了对冲风险、锁定受益,“不会为了赚钱大量参与股指期货。”而有人把机构主力“权重配置”策略看成“题材炒作”、“与民争利”,是有失公允的。可以预见,沪深300指数期货将对A股市场产生相当正面的短期影响,而预期中的剧烈下跌可能不会出现。从长期来看,股指期货不仅不会引发市场下跌,反而会由于机构投资者大幅配置权重指标股而带动股指稳健上扬。
牛市属于有投资价值的股票
如果明白了机构主力“权重配置”与“估值配置”的策略关系,那么,牛市属于所有有投资价值的股票就是题中应有之义。
证券时报信息部统计,截至10月9日,沪深A股上市公司中共有541家公布了业绩预告,其中预增公司达到284家,占已公布业绩预告公司的52.5%。主板发布业绩预增的公司中,明确表示业绩增幅超过200%的公司仍达到60家,占主板业绩预增公司的32.09%。前三季度实现10倍以上增长的公司包括4家,5到10倍增长的公司共计有9家。174家中小板上市公司中,共有142只发布3季度业绩预告,业绩预增的公司共有97家,占已公布业绩预告的中小板公司的68.31%。在成倍增长的A股公司中,我们并没有发现权重股的身影。从这个意义上看,有人主张一概“弃八从二”并不是明智的选择。
对于“八”要作具体分析,如业绩预增的284只股票中,仍有140只股票价格涨幅在沪深A股平均值以下,其中,主板上市公司56家,中小板公司84家。它们显然不是目前市场主流热点,但也不乏有投资价值,这些涨幅滞后品种,在牛市背景下仍存在一定的市场机会。
另一方面,据中登公司公布,2007年10月9日,沪深两市投资者新增开户总数为295551户,其中新开A股账户204579户、B股账户1500户、基金账户89472户(其中,因公司开放式基金系统账户注册配号而增加的基金账户数为88625户)。截至2007年10月9日,沪深两市账户总数达到12659.48万户。在如此规模的中小投资者队伍中,如果寄望于“二八现象”成为常态、牛市是“少数人的”,那就从根本上脱离了市场基础。
再从行业发展来看,在当前由于估值水平过高而对于投资品种的选择感到困惑的时候,有行业分析师建议,不妨翻阅一下西格尔的《投资者的未来》,或许从中能够得到一些有益的启发。该书列出了1957年到2003年的50年间,标准普尔500指数原始公司中20个最佳“幸存者”,可以发现投资回报表现最好的公司,几乎都来自于日常消费品行业和制药行业,其中,消费品牌公司11家、制药6家、其它行业的公司3家。更值得惊讶的是,食品企业的数量达到8家,占“最佳20”的比重高达40%。但其中没有像我们当前热捧的酒类公司,也没有眼下机构追捧的金融地产、石化、煤炭、电力、有色和钢铁板块之类的热门股。这是值得投资者深思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