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和黑马机会比较
白马自然是绩优股,黑马一般是庄股,由于突发利好或者庄家炒作形成股价暴涨的股票。白马和黑马机会比较必须要辩证地看待,尤其白马和黑马机会分别要不同地利用好。笔者认为最好的方式,白马和黑马机会,最好三法捉白马,七分资金捕黑马,这样有利于我们解决长线和短线的矛盾,以及风险和收益的权衡。以下我们具体看看白马和黑马机会比较。
朋友问我,在一个长期投资组合中,应该配置多少“白马”,多少“黑马”为好?我先是笑着回答:第一,这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第二,我和大家一样,恨不得全是“黑马”!因为你说的“黑马”的意思,估计是指那种有巨大潜在价值,但又没有被发现、还很廉价的股票。
然后我又认真地回答,大多数成功的投资者主要靠骑“白马”轻松获胜。因为“黑马”的判断和选择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此,犯错误的概率很高;正象炒短线从理论上说,有比做长线更为丰厚的利润,但实践上成功的概率很低一样。按我的理解和经验,在一个长期投资组合中,有进取、稳健、保守三种思路和方法,分别按七、三开,八、二开,九、一开的比例配置为好。百分之三十应该是追“黑马”的上限。
为什么是这样的一个比例呢?
我们首先对“白马”和“黑马”的含义做一个简单而严格的界定。
“白马”顾名思义,是竞争优势和良好业绩已为众人所知。它大概符合以下五个条件:1。业务和商业模式容易了解;有持续稳定的经营史;2。有多年的收入和利润高增长的记录(最好是利润年均递增在25%以上);一般都是行业的龙头;3。有强大的护城河保证未来能持续地高成长;4。处在一个长寿而稳定的行业中;5。在未来的十五年左右,公司产品和服务不存在发展“天花板”。比如已经上市多年的贵州茅台、张裕、云南白药、东阿阿胶、华侨城、上港集团、小商品城、招商银行、港交所、吉列、沃尔玛、麦当劳、LV、法国葡萄酒企业等等都是。对于这样的股票,你只要注意买入时价格合理,配置时适当分散,就可以放心地持有并获得较高的回报。你甚至可以根据它们以前的利润平均增长率打个折,算出十五年后自己的资金大概能翻多少倍。即使它们中个别出现了问题,也不会影响我们总体的长期回报。
所谓“黑马”,至少包含两层完全不同的意思,一是它们有巨大的潜力,二是它们有巨大的不确定性。黑马一般出现在这样五种情况中:1。市值很小、股价却高,刚刚上市不久,处在企业生命周期中的青春期企业。如很多中小板、创业板公司;2。业务和赢利模式诱人,非常富有发展前景,但当初并不十分清晰的企业。如八年前的国美和苏宁电器;3。现在是问题重重的乌鸦,未来可能变凤凰的企业。比如有中国特色的重组股。又比如五年前的古井贡酒,现在的酒鬼酒;4。公司处在周期性的低点,但经济复苏的黎明即将到来。如2008年的深中集;5。你在当时根本就看不出来,现在也看不出来持续优势来自何处的企业。如大多数高科技企业。除腾讯以外的网络公司。也包括传统行业中的个别公司,如康美药业等。
我主张“白马”应该从重配置,当然还是为了确定性。价值投资者认为确定性是重中之重。价值投资理论的开山祖师格雷汉姆,明确地把确定性作为投资和投机的重要区别之一。从实践上说,世界上很多投资大师的成功,主要还是靠牢牢骑在“白马”上获得的。因为“白马”就在那儿,亮闪闪地等着你跨上去绝尘千里。你需要的只是等待:等待价格,等待上涨。而“黑马”却黑得让你要用夜视镜来寻找,让你频频付出头破血流的代价。“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这是诗人悲怆而委婉的意境,不是投资者追求的安全、稳健、轻松、愉悦的意境。
在有确切把握获得稳定而丰厚的回报的基础上,用百分之三十以下的资金,努力钻研,发掘、发现未来的千里马,当然也是件美事。因为“白马”往往不便宜,所以追求比“白马”更高得回报,能锻炼人的大脑,提升人的眼光,满足人的好奇心,丰富人的投资生活。只不过,要充分注意逮错“黑马”的风险。就我所知,满仓都是自己抓的“黑马”,结局都不太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