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券商熊市生存策略

  熊市是考验一个企业和一个行业的很好契机,有一句话说得好,能够完整通过一个经济周期的企业才真正的可以长久生存,能够经历一个股市周期的股民才叫做真正的股民。一个行业也是如此,对于证券行业来说,要度过熊市尤其考验券商的能力,因此,我们有必要研究下券商熊市生存策略,这对于投资券商股的朋友也十分重要,同样,触类旁通,我们也可以通过券商熊市生存策略联想其他行业的熊市生存策略。

  测试极限生存时间

  评估形势,是讨论策略的前提。笔者在2001年底用多种方法试图判断证券公司能活多长时间。其中一种就是极限生存时间的测定。将上一年度的营业支出除以净资本,得出在营业收入为零的极限状态下,公司在往常的支出状态下能够得以生存的时间(见表1)。

  从事后验证来看,以2000年数据进行测试,极限生存时间一年以上的公司,生存概率高(90%),仅有一家公司没能熬过熊市。该方法不是系统、严谨的,但能简洁地判断其严重性。目前,我国证券业的财务实力与经营格局明显不同于10年前,以上述方法测试极限生存时间并不合适,但其思维方法依然可用。

  敏感性分析

  在影响公司损益的主要因素中,将预期可能发生的因素做敏感性分析,有助于判断局势。根据2000年数据测试分析,在其他因素不变、代理交易手续费从0.35%下调到0.2%的情况下,证券全行业的利润将减少69%,部分公司将转入亏损。

  显然,证券公司的收入结构高度依赖某项业务时,对某项因素的敏感性陡然提高。在下一轮周期中,哪些因素的敏感性会严重地影响公司损益,尚需仔细甄选。

  熊市中应做什么

  观察美国证券业的熊市策略,最直接的策略是削减成本,最进取的策略是通过业务重组和进入新领域,熊市布局牛市。

  削减成本:高盛集团2001年一季度裁掉150名投资银行部的员工,嘉信理财2001年3月宣布裁员3400人,美林2001年裁员3300人,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到2002底裁减2000名员工。美林因为亏损,关掉在日本的33家分支机构中的26家,退出零售市场。

  业务重组: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通过收购帝杰公司,加强了其在北美各项投资银行的业务,并将业务分为瑞士信贷财富管理和瑞士信贷金融服务。2001年4月,美林重组投资银行和经纪行业务,合并经纪行的地区业务。

  进入新业务领域:大通曼哈顿银行2000年底并购JP摩根,重组投资银行业务,创建全能银行,提供全面服务;高盛收购做市商SLK(Spear,Leeds&Kellogg);2000年开始嘉信新开设十几个豪华办事处,进入了为富裕个人提供理财服务的市场;美林收购在内市交投量排第三的证券行;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宣布引入三项新的服务,即每月购买计划、短消息系统等。

  熊市生存策略小结

  熊市中,大部分证券公司的短期策略都是削减成本。由于人力成本所占比例较高,裁员和减薪成为必然的选择。

  同时,熊市中业务单一或利润来源集中的券商,有可能受到较大打击。很多此类券商通过新建或并购,进入了新的业务或细分市场。兼并、收购和重组令券商能够更合理地配置资源,发挥协同效应;而业务和服务的创新将增强券商的竞争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