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分析投资者的两面性
这个市场就是这样,有很多不足。但很多时候,我们一边骂着这些不足,一边也在利用这些不足。
联想到2009年5月,证监会在征求新股发行改革意见时,在《答记者问》中有这样一段话:“任何怀疑发行人是纯粹“圈钱”的投资人,要坚决避开,以防受损。”
一直以来,我都认为这段话写得非常好——它将动机和效果统一起来,至少说清了一件事:骂它,就远离它。
这段话此后多次出现在新股发行风险特别提示公告中,我也一直主观地认为:骂新股发行的人,是不会去参与新股发行的,也正因如此,这些人没有必要去指责新股买卖双方的自主决策究竟是对是错、定价是高是低。
然而,上述分析方法,被老梁的话轻易颠覆了。
显然,老梁讨厌圈钱的行为,但某些时候,他也会抓住机会,尝试随同圈钱的人圈点钱;而在另外一些时候,他又可能成为别人的机会。他对市场的缺陷不满,却又不断寻觅机会利用这些缺陷。
再由此联想到,对新股发行乃至市场其他交易中的利益边界,我们是否可以更细致地进行界定?比如,我们曾经认为,网下配售方和散户打新者的利益比较一致,一方面,二者都有通过“压价”获利,从而约束发行方的动机;另一方面,网下配售方多数是代散户理财,其收益和风险最终也会落实到散户身上。但从实际操作看,二者似乎又存在着利益冲突。配售方与散户的委托代理关系是否有足够约束?配售方是否会变成类似公司治理中的“内部人”?
骂并利用着,不仅仅存在于市场中,放眼社会,类似的现象比比皆是。也许我们只能暂时将其归结为无法跨越的发展阶段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