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应收帐款与利润操纵的关系
如何看应收帐款与利润操纵的关系?怎样看应收帐款与利润操纵的关系?下面为您介绍应收帐款与利润操纵的关系。
利用应收帐款操纵利润有两种途径。
第一种方法是利用应计制的特点,在年底搞虚假出售,对方并不需要支付产品的款项,公司则将这些“售出”产品的收入计作当年收入,同时将其挂在应收帐款名下。由于监管机构对虚假出售的现象有所防范,曾对出售后又退回的销售收入确认标准有过明确的规定,但企业往往绕过这些规定,提高帐面收入。在虚假销售的情况中,比较良性地属于“提前销售”,即将下一年的销售收入早一些计入当年的收入。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往往会比较注意这些问题,如果仅仅只做帐面处理,这些虚假销售都会被注册会计师识破,因此目前舞弊企业往往是管理操纵,即从局外人来看,这些虚假销售与正常销售一样,同样有销售合同和产品转移,从会计处理上难以区分,因此从报表中也难以看出。投资者只有比较利润表中的“主营业务收入”、现金流量表中的“销售商品、提供劳务得到的现金”以及资产负债表中的“应收帐款”几项数字,来判断当年销售收入的质量。
第二种方法是通过坏帐准备的计提,间接调控当年管理费用,从而调节当年的净利润。由于应收帐款坏帐的计提及其追溯调整法在操作上存在较大的灵活性,少数上市公司可能从中寻找新的利润操纵空间,对此投资者特别要注意辨别。
坏帐准备采取怎样的计提方法和计提比例,选择权是留给上市公司的。那么,究竟提多了还提少了?
上市公司的实际情况,局外人似乎很难作出准确的判断。有人认为这一点由注册会计师来把关就够了,但把责任都交给注册会计师是不现实的,在很大程度上仍然要取决于上市公司自身的取向如何,我们不排除某些上市公司会出于利润调控的目的,定出偏低或偏高的计提比例。例如,有公司为避免滑入亏损,可能会倾向于选择较低的提取比例。另一种情况是,有公司可能会在头一年较大比例计提,第二年通过某种方式收回部分应收帐款,从而冲回坏帐准备,以求利润在年度间转移。对应收帐款坏帐的计提政策变更要采取追溯调整,这样,应收帐款坏帐的计提对利润的影响,将分布在各个年度。在追溯调整的背景下,某些公司可能有意把利润在各个年度之间进行“按需分配”。特别要注意的是,由于投资者往往更关注当期业绩,而对以往已披露信息的调整,一般投资者未必有足够地关注,这样,公司可能会利用投资者这种“习惯”,在调整时倾向于将负面影响统统“追溯”进以前年度,而尽可能使当年的报表好看一些。
而对坏帐准备的“巧妙”追溯,除了可以借助前述计提比例的途径之外,操纵帐龄分布也是途径之一,事实上,对以往应收款项帐龄的划分,未必容易分得那么清楚,在帐龄分布上作文章,也可以达到某一年多提而另一年少提的目的。
值得注意的是,财政部和证监会关于四项计提的规定中,已经提出了配套的规范措施,对有关四项计提的信息披露、上市公司建立有关的内控制度,都作出了严格的要求,这方面的监管将大大加强,并从一定程度上堵住了公司通过计提准备来实现利润操纵的手法。但是,这并不是说公司没有在应收账款上做文章的余地了。例如,有的公司就可以运用应收账款与预付账款之间的某些联系。通过将部分应收账款转移到预付账款上来实现记录较少的应收账款,从而实现较少的坏账准备的提取,进而减少管理费用,增加净利润。不过对于这一点,投资者可以从应收账款与预付账款前后年的增长比率中透视公司是否存在这样的一种利润操纵手法。
总之,投资者在分析应收账款时应注意辨别以下几点:
一是关注公司对会计政策运用的合理性;
二是注意对以前年度损益的调整,尤其是各年间利润波动的走势;
三是对年报的关注,不能仅仅局限于当期每股收益、净资产收益率几个指标,数字背后的隐情不可不察;
四是对现金流加强认识,毕竟,多提准备不会减少现金,冲回准备也不会增加现金,有时候现金流量表更能说明问题。
举例:从上海汽车2000年年报来看,上海汽车当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5.07亿元,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有29.72亿元,应收帐款下降2290万元,坏帐贮备的计提也基本匹配,情况良好,利用应收帐款调节利润的空间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