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宏观经济分析:突发性事件

  读过《黑天鹅》的人应当对于其中的理论非常感兴趣。它认为世界上对人们影响最深、改变事件进程的事情往往是那些人们意想不到的事情,也就是突发性事件,这些突发性事件的影响往往能够抵平之前很长时间积累的正面或者负面影响,因而了解这些突发性事件的性质和特点是很重要的。以下我们来看看。

  2011年3月11日,日本宫城县以东的太平洋海域发生9.0级强震,震源深度约为24公里,由此引发高达10米的海啸冲击了日本东部沿海部分城市,造成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随后3天,日本地区出现了160多次5级以上的余震,日本气象厅表示,此类余震将会持续一个月。雪上加霜的是,在地震海啸冲击下,火灾、核电站爆炸等危机相继出现,加大了救援的难度。

  此类特大突发性自然灾害对我们国家来说更是刻骨铭心。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地震,遇难7万人、失踪1.8万人、受伤3.7万人,财产损失不计其数;2010年8月7日晚上22点,甘肃舟曲发生特大泥石流,死亡人数超过1200人,受灾人数超过2万人;远一点还有伤亡更大的1976年唐山大地震。

  其实不仅在中国和日本,近10年来世界各地突发性灾难频出,如美国的911恐怖袭击、2004年印度洋海啸、2005年卡特里娜飓风等,无一不对当地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但在突发性灾害面前,人类前进的步伐从没有停止,金融市场仍在继续运转。历史上市场对这些突发性灾难事件的反应为投资者再次应对类似事件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宝贵经验。本文收集统计了股市、商品市场近10年来重大突发性事件时的表现(见表1),以供投资者参考。

  表1近10年突发性灾难后股市的表现

  表1列举了近10年5次特大突发性灾难,从对应的当地股市表现来看,我们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特点:

  首先,突发事件发生地对所在国的经济地位越重要,股市对突发事件的反应越剧烈。如911恐怖袭击发生在美国的经济中心纽约,美国股市在之后几天里大幅下跌,最大收盘跌幅在14.26%;而发生在我国西部的汶川地震、舟曲泥石流,虽然在全国上下形成沉重的气氛,但股市的反应较小,最大收盘跌幅约2%;而同样给当地造成重大破坏的印度洋海啸和美国卡特里娜飓风,股市几乎没有任何反应。

  其次,股市对突发性事件的反应往往在事件后短期内出现,然后市场会消化突发性事件。如上证指数分别在汶川地震和舟曲泥石流发生后的第2个、第6个交易日恢复到突发性事件之前的指数点位,而道·琼斯指数对911恐怖袭击反应较大,但也在第40个交易日恢复到恐怖袭击前的水平。

  最后,突发性事件引发的股市恐慌性抛售在短期出现,但市场很快会纠错。如911恐怖袭击后,道·琼斯指数最大日内跌幅为17.48%,出现在袭击后的第五个交易日,而当日收盘的最大跌幅为14.26%,收复了3.22%的失地;上证指数对汶川地震的最大跌幅出现在地震后的第一个交易日,对舟曲泥石流的最大跌幅出现在泥石流后的第五个交易日,最大跌幅分别为3.27%、3.52%,而收盘时又分别收复了1.43%、1.55%,在当日留下较长的下影线。

  当然,以上我们只是例举了近10年破坏程度可能与本次日本地震相当的突发事件,更早年代也出现过很多突发事件,如1941年7月12日的珍珠港事件,美国股市在第12天跌到最低点,最大跌幅为8.2%。在这里想要说明的是,人类历史上突发性灾难从来没有消失过,与资产泡沫破裂对股市造成的持久创伤所不同的是,到目前为止,突发性灾难对股市的影响是来得快、去得也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