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炒过的“绩优股”为什么不要碰?
刘大妈是我在证券营业部认识的一位股民,她虽然文化水平不是很高,但对于股票的投资理念,却远比一般股民成熟。她一直坚持一个原则。那就是业绩不好的股票不进、虽然许多股票的涨跌与业绩并无关联,但她就认一个死理:业绩是股票的质量,到街上买个针头线都要讲质量,这股票买卖怎么能不讲质量呢?但她万万没有料到,她一直奉为经典的投资理念却给她开了一个大玩笑:她热情追捧的绩优股“苏物贸“(现在叫“创元科技”)却让她亏掉了一半的资金。
“苏物贸”是1994年1月4日上市的一只股票。主要经营机械、设备、仪器的生产及对外贸易。其效益在1995年以前并不引人注目:1993年每股收益0.314元,1994年0.401元,1995年0.27元。效益不是很理想。股价更是令人失望、该股上市时尚有5.11元,但半年后便跌到3元左右。以后长期在3元上下波动,到1996
年1至4月,则一直在3元以下运行。从5月份开始,随着大盘的走强,此股强烈上升,7月初突破5元,7月30日则突破10元,一个月时间翻了一番。以后进行了一段时间的整理,到12月份再次走强,最高达到24元。刘大妈开始对这只股票百思不解,不知道这只股票是吃了什么仙药才如此吹气一样上涨,直到1997年初,她才了解到“苏物贸”是一只了不得的“绩优股”。1996年,该公司在期货投资中获得巨额利润,全年每股收益达1.16元,公司同时作出了10送5股、公积金转5股的分配方案。刘大妈这才恍然大悟难怪这只股票一年涨了15倍(从2元多上涨至30多元),原来业绩这样优,分配这样好。这样看来。这只股票当然值得投资,于是,刘大妈赶在股权登记前以32元进了1000股。进股后,该股果然如刘大妈所想的继续上涨,到1997年4月22日最高达到37.89元。刘大妈算账,赚了5000多元。但她没有抛,她想等送转股后再作打算。4月23日红股上市,除权价19.18元,5月12日又涨到29.2元,刘大妈当时进的1000股变成广2000股,总价值达到近6万元,足足赚了一倍。此时刘大妈得意了,认为还是自己有眼光,当时没有听信别人的劝抛出股票。看来绩优股到底是绩优股,涨幅大,后劲足。她想,看来势,这只股票还有上涨的空间,我不如还去做一轮填权行情。这样想着,刘大妈便将账上的资金全部投进去,以27.4元又进了1000股。哪知道这只股票却就此结束了上涨行情,而从5月13日开始即掉头向下,当天跌到26.8元,5月14日跌到24元,到6月13日跌到了17元。此时刘大妈的儿女们都劝她抛出,还能勉强保个本,但刘大妈不相信一只绩优股会就此下跌,认为肯定是庄家故意緇乱,因此坚决不抛,结果该股直线下跌,到1998年8月跌到6元左右。
而此时该股1997年的年报出台,每股收益仅0.05元。刘大妈这才深深地绝望了,全部抛掉了股票。回家用计算器一算账,省吃俭用的6万元血本亏掉了一多半。在西方成熟的证券市场,无一不是把业绩当做选择股票的央定性因素,尤其是那些注重长期投资的股民,他们购买股票的目的就在于领取股息,而分配股息的多少又取决了企业收益。但在中国股市,像刘大妈这样买绩优股也套牢行损的股民却远不是少数,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反复宣传的要根据企业的业绩选择股票的投资理念是错误的呢?其实不然。固然中国的许多绩优股在二级市场的表现并不很理想,与其业绩极不相称。但随着证券市场的不断规范和成熟,尤其是摘牌退出机制的正式实施,业绩已逐渐成为市场的主宰,绩优不香绩劣不臭的现象明显减少。
但是,我们也不能因此就认为绩优股就定是黑马股,买进就一定会赚钱,这其中还要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一方面,有些绩优股是上市公司通过关联交易其全评虚作般的手段制造出来的,因此利润增长极不稳定,一年好,二年亏、三年变成垃圾股”的现象成为许多上市公司的“发展规件”,这样的绩优股自然是县花一现,还没有等你享受到绩优股的好处,它已经沦为T族股票了;还有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那就是由于上市公司动作不透明。信息披露制度的不完善,投资者获取信息的柒道不对称,一些上市公司在业绩增前已被某些有条件获知消息的庄家机构炒作,等广大中小投资者发现其业绩不错时,该股股价早已翻了几个跟头。有些股民不知底细。一听到有业绩增长的利好消息便连忙限进,结果刚好接了庄家高位抛出来的股票,这怎么不会套牢不亏损呢?纵观深、沪股票市场,我们便可以发现,相当多的股票在业绩增长的消息公布之前,股价已先疯涨。程。这显然是有人提前知道了消息。他们是谁,是通过什么渠道获得的消息,我们这里不作讨论,反正人家有人家的“本事”,我们惟一可以从时领悟到的是,利好消息公布之前便已暴炒过的股票,其后必有名堂,最后不要去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