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相信自己的选择和掌控能力后造成哪些后果?应该如何避免这些不良习惯?
过度相信自己的选择和掌控能力
心理学家认为过度自信会导致人们高估自己的知识水平,低估风险并夸大自己掌控事件的能力。选股过程中,人们常常表现得过度自信。过度自信表现在两个方面:错误估计和超水平错觉。前一个指的是人们对某事的概率范围估计得太窄小;后者是指人们对自己选股水平的判断过度良好。
人们在觉得自己掌控了局面的时候往往更过度自信,即使在没有任何证据的情况下,一般也会认为自已所持有的股票肯定比自已没买的股票好。盖洛普在2001年对个人投资者所敌的调查,显示出人们普遍存在过度自信的心理。值得注意的是,在被调查的人中,很多都遭受了近年科技网络股泡沫破裂带来的损失。在被问及他们认为在接下来的12个月里股票市场的回报率时,回答的平均回报率是10.3%;再被问及期望自己的投资组合的回报率时。回答的平均回报率是11.7%。通常情况下,投资者期望得到高于平均水平的收益。
过度自信导致高估信息的准确性和自己分析信息的能力。在刚经历了投资成功之后,常会发生这种情况,并作出诸如过度交易、冒险交易的错误决策等过度自的行为,导致随后投资上受到挫折打击。这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投资表现不稳定。
“自我归因”让人们认为成功源于自己能力超群,而将失败归咎于运气不佳。这是常见的现象,而B男性表现得更为突出。一般而言,男性比女性更相信自己的投资决策能力,因此,男性投资者要比女性投资者交易更频繁。金融学家布拉德。巴伯(BradBarber)和特伦斯。奥丁(TerraneeOdean)曾调查了从1991-1997年的近38000个不同性别和婚姻状况的散户的交易的“周转率”。研究显示单身男性的交易量最大,年周转率为85%,而已婚男性的交易周转率为73%;单身女性和已婚女性的年周转率分别为53%和51%。
数据分析显示出过度自信和高交易量是正相关的。过度自信不仅导致过于频繁的交易,还容易让投资者买错股票。巴伯和奥丁将自己的分析限制在那些在三周内买人的股票仍能随时脱手的账户,追踪了接下来的四个月和一年里这些账户买卖新股的状况。他们发现在接下来的四个月里,那些破售出的股票的收益率为2.6%,而新买入的股票只赚了0.11%。在接下来的一年里,售出的股票跑赢了新买人股票的5.8%。过度自信一方面会使投资者频繁交易,另一方面也会导致投资者卖出表现好的股票,却买人表现差的股票。
过度自信的投资者通常会误判风险程度,买人高风险股票。个人投资者在赚钱之后通常表现出过度自信,频繁交易并敢于冒险。除了投资成功的原因,投资者关于信息的幻觉,即认为自已对未来的预测会随着信息的丰富而更准确,也是导致过度自信的一个原因。
我们可以用这个例子测试一下自己是否存在过度自信的心理倾向:如果我掷骰子,最近3次得到的都是数字4。我准备再掷一次,你认为会出现哪个数字?你猜对的机会有多大?
如果你认为数字4出现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或者再次掷出4的可能性较小,说明这个信息让你对自已的预测更自信。而客观地说,其实下一次出现任何数字的几率是一样大的。
有一个猜测球赛结果的试验,参与者得到了一些统计信息(但不是球队名称),要求他们预测胜方和比分范围。随着提供的比赛信息增多,他们可以对预测作出修正。参加者在每次比赛中都会得到5轮信息,他们要作出15个预测。结果表明,更多的信息并没能提高预测准确度。1轮信息能保证64%的准确度,但是5轮信息的准确度也只有66%。另外,参与者的自信程度却从69%。上升到了79%。
个人除了对掌握的信息产生幻觉外,还会产生控制错觉,即相信自己对一些不可控事件的后果具有影响力。这是投资者对自身能力的一种错觉。投资者以为自己能预测股价的波动。但实际情况是,投资者根本无法对股价波动产生任何影响。当投资者连续成功几次时,往往会开始过度自信,认为自己无所不能。在牛市时期,个人投资者往往将成功主要归功于自己的能力,这就使得他们自信过度。结果是,过度自信的行为(如大量交易和冒险行为)往往在牛市要比熊市发生得更多更显著。
其实面对复杂多变且难以预测的市场,成功中的偶然因素很多,如何做到对市场怀有敬意,成功而不骄傲,清醒地认识到市场是不可知。不可控的,信息的作用是有限的,才有可能避免过度自信造成的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