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雷厄姆和费雪和巴菲特的成就和投资理念是什么?
格雷厄姆+费雪=巴菲特
提到价值投资,恐怕大家首先想到的人就是沃伦巴菲特,尽管他是更早期的价值投资者本杰明。格雷厄姆和菲利普费雪的弟子,但是,随着时代变迁,人们选择了他,将他列入价值投资神殿供奉。
价值投资,用最通俗易懂的话讲,就是投资物有所值的标的物。投资成本与投资收益相比,差距越大,就越值得投资。这个说法看上去十分直白,这是最朴素的价值投资理念,也是格雷厄姆的投资原则。这个差距就是投资的“安全垫”,垫子越厚,投资者越安全,投资回报越大。按照这个逻辑不难得出结论:寻找价格最低的好的投资标的。
我们可以把这个结论分成两部分来看。首先是好的投资标的。格雷厄姆把投资没票看成是买公司,从商业角度人手,通过仔细研究企业财务报表来筛选好企业。这个做法后来被巴菲特继承并发扬光大了。其次是价格最低。俗话说,好货不便宜,便宜没好货。要找又便宜又好的企业,需要沙里淘金的真本事。这个维度较难把握,巴菲特后来对其进行了修正。格雷厄姆的另一个投资原则一多样化分散投资,则没有被巴菲特采纳。
为何价值投资教父级别的大牛都没有选择其他投资方法呢?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研究企业财务报表和产业发展环境,需要掌握很多研究方法,精通会计,这是多数投资者不具备的能力。现在无法了解格雷厄姆为何没有选择走技术分析路线,但是他的论述显然表明,他对于市场心理的认识是非常深入的,是他发现了“市场先生“。对于市场中的情绪波动,格雷厄姆说,股票市场中好像有一个“市场先生”,他的情绪很容易狂躁不安,有时会过度乐观,有时又会过度悲观。如果你仅因为“市场先生”夸夸其谈就付诸行动的话,你一定会输棋。最好滤去杂念。把精力集中到企业的内在价值等基本因素上去。投资者必须有耐心,有原则地等待正确的买人机会,坚持价值投资的原则。从短期看,市场是一台投票机;但从长期看,它是一台称重机。
此处请允许笔者吐槽一句,如果市场真是一台称重机的话,那它就是一台从未校准过的称重机。指针只是在“真实体重”量值附近摆动,有时甚至非常离谱,极少给出稳定精确的测量。
好吧,让我们转向另一位价值投资泰斗一费雪。为了对上面两位价值投资大侠做个区分,我更愿意称格雷厄姆的方法论为“静态型价值投资”,而费雪的方法论则为“动态型价值投资”。因为前者更强调当前阶段的投资标的“物美价廉,而后者更关注投资标的的“未来成长性”。除此之外,费雪也反对多样化分散投资,他坚持集中投资。如果要说两位大师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坚持认为:价值投资的基础在于深入研究和分析投资标的。说句玩笑话,费雪更像是一个持剑游走的大侠,与枯燥的案头研究相比,他似乎更热心走访和闲聊式的实地调研。这样说,并不意味着他是不讲究原则的人,他提出的一些投资禁忌,很值得借鉴。例如,不买处于创业阶段的公司(虽然这个阶段的公司更具成长性),买进真正优秀的成长股时,除了考虑价格,不要忘了时机因素。不要跟随大众起舞。后面这两点,体现了费雪对于市场趋势和市场情绪的警醒。
同样是价值投资,格雷厄姆更看重安全和红利,而费雪更看重未来成长和资本增值空间。这对于将两人奉为恩师的弟子巴菲特来说,如何博取两家之长而回避矛盾冲突,实在需要更大的智慧。巴菲特用一句话总结了他的选择:“我的血管里85%流着格雷厄姆的血,15%流着费雪的血。”
巴菲特是怎么博采众长的呢?在基本面研究方面他融合了格雷厄姆和费雪两人的关注重点和方法。据媒体报道,在巴菲特不大的办公室里没有彭博终端这样的设备,却有大量分门别类整理的公司年报。而从巴菲特亲自前往牛排屋点算消费者使用美国捷运卡的情况后作出投资决策的例子,你能够清晰地看到费雪的影子。巴菲特也更强调安全,他对投资要点的强调就是三点:安全,安全,还是安全。3然而,巴菲特不再像他的老师那样“捡别人丟弃的烟屁股”来保证自己的投资安全,而是自创了一个新概念“护城河”。巴菲特早期投资失败让他意识到应该以合理的价格买进绩优企业,而不是以便宜的价格买进平庸的公司。
所谓“护城河”,指的就是能够保证企业长期领先的核心竞争力难以被模仿和超越,换言之,即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巴菲特提出这个概念有两个维度:“护城河的深度竞争优势(资本回报率)和“护城河的宽度”优势能够持续的时间。两个维度必须同时满足,“护城河”的价值在于能够增加企业价值,因为它能让企业永久地保持盈利状态。
巴菲特认为投资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是基于公司的长期增长能力而非短期股价的市场波动。他提出要能够免除市场的诱惑,最好的办法就是将格雷厄姆的“市场先生”理论铭记在心。
价值投资流派众多,但基本逃不出上面三位大咖的范畴,后来的塞思,卡拉曼、约翰。聂夫、欧文,卡恩、被得。林奇。沃尔特。施洛斯、乔尔。格林布拉特。席若斯等人,无非继承了前人的衣钵,并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加以完善。“市场先生”、安全边际。“护城河”已经成为价值投资理论体系的核心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