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经济学的基本规则:规模报酬递增

  就像在杠杆收购时代那样,在因特网革命进行得如火如荼的时期,许多企业管理者和投资者忘却或有意摒弃了经济学的基本规则。我们可以参考“规模报酬递增”这个概念,也称为“网络效应”或“需求方的规模经济”。20世纪90年代,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夏普·卡尔和霍尔·瓦里安在《信息规则:网络经济的策略指导》一书中描述了这一概念后,这一概念广为普及。

  其基本思想是这样的:在一定的情况下,公司规模越大,就能够获得越高的利润和资本回报率,因为他们的产品对每一个购买它的客户来说会变得更有价值。在大多数行业里,竞争会让回报率回到合理的水平,但是在所谓回报递增的行业里,回报会提高且稳定在较高水平。

  以提供文字处理、电子表格和图像处理的微软Office系列办公软件为例。对于客户而言,在工作中能与别人共享产品很重要,因此,他们并不愿意购买和使用与所购买产品形成竞争的产品。软件安装的基数越大,对客户使用Office用于办公的吸引力也就越大。由于这项优势,微软在这个产品上获得了75%的利润率,超过70亿美元的营业利润,成为有史以来最盈利的产品之一。

  微软的案例说明,规模回报递增符合经济学原理,但在因特网时代,这一规律应用于几乎与因特网有关的所有产品和服务就不够合理了。夏普和瓦里安提出了实现规模报酬递增所需的严格条件。在微软Office系列办公软件的案例中,一个关键因素是对共享软件兼容性的要求。但是在因特网泡沬时期,这一概念被错误的解读为只要在一定的市场上比竞争对手更快地做大规模,就能够获得巨大的利润。尽管消费者能够而且确实很容易在不同移动电话服务商之间更换,进而导致供应商主要通过价格彼此竞争,但仍有部分专家认为这一理论也适用于移动电话服务商。同样的逻辑似乎也应用到了网上商店递送服务上,尽管吸引更多客户的结果是这类服务需要更多的司机、卡车、仓库和存货。

  因特网泡沫时期有很多这类简单套用经济理论的案例,用以证明高技术公司高得离谱的股价是多么合情合理。一部创新史已经证明,除了在少数极为有限的特定环境下,要想获得垄断利润是非常困难的。然而,对那些不把这些经验教训当回事的人而言,这一真知灼见实在是无关紧要。

  当经济规律一如既往起作用时,竞争会压低多数产品领域的利润。像其他创新一样,因特网是对经济的一场革命,但它不能无视经济和竞争的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