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怎样巧妙地利用细微的股价波动?波动性对于市场的影响是什么?

  但是如果投资大众的心理是负面的话,仅仅有货币因素,市场也还是不能向上的。所以另个影响因素是心理。如果货币和心理两个因素都是正面的,股价就会上升。如果两者都是负面的,股价就会下跌。如果一个因素是正面的,另一个因素是负面的,发展趋势互相抵消,也就是说会是一个平淡的、波澜不惊的不吸引人的股市。人们称之为“牛皮市”。对于懂得巧妙地利用细微的股价波动的股市投机者来说,这是一种非常有利的状态。

  如果一种因素稍占上风,它会通过股价的轻微上升或下滑表现出来,这要看两个因素中哪个更强一些。当两个因素中的某个因素骤变,以及两者都变成正面或负面时,就会出现大的股市上涨行情或者大的股市下跌行情。

  如果大大小小的储户们愿意并且。能够购买股票时,股价就会上升。

  他们愿意购买股票,因为他们对金融和经济状况的判断是乐观的。他们能够购买股票,是因为他们有足够的流动性货币在口袋或者账户中。这是股市行情波动的全部秘密,即使所有基本面的事实以及关于经济状况的消息与之相反。

  当然,同样的机制也会产生反向作用。大众情绪悲观,他们判断未来前景不妙,他们没有很多钱在账户上,因为他们把钱投到了别的领城,如房地产、储蓄、高利息的债券等,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们很难得到贷款。如果大众情绪和货币这两个因素都是负面的,在供给压力之下股价就会坠入谷底。

  按照我的观点,对于股市一般的趋势,大众情绪和货币这两个因素是比基本面的事实更具有决定作用的。股价与基本面反方向变动的情况是经常发生的。经济的短暂繁荣会带来较高的利率和流动性的短缺,因为企业将它们掌握的所有资金都进行了直接投资。所以经常出现的情况是,在经济衰退、利率下降时,股市反而会回升,尽管这时经济的基本面,也就是说盈利和分红等因素并不让人对此有所期待。在经济景气的某个阶段,如果贸易和工业高度繁荣,可供支配的资金都用于业务扩展,当局就会采取限制性的措施以防止经济过热。贴现串会被提高,贷款限制政策会被引入,货币投放量会减少。银行将提高贷款利率,在最坏的情况下甚至会削减或取消已答应的贷款等。

  为了得到新的资本,公司有很多种可能的途径。它们可以通过发行债券来募集自己的资本。但情况往往是,债券市场经常无法吸纳它们的债券,由此它们被迫通过发行可转换债券来满足其对资本的需求。但大量的可转换债券是股票市场的致命竞争者。

  除可转让债券外,有的公司会简单地进行增资扩股,从而增加他们的股票的数量。有的公司也会从他们持有的股票中卖掉一些其他公司的股票。卖主的行为对股价形成下跌压力,接踵而来的股价下跌则迫使那些借債购买股票的人出售其手中的股票。

  其结果是大量的股票涌入市场,而且恰恰是在政府出台政策减少货币供应数量之际。正如我那位股市老友所说的:股票比傻瓜多。

  经过一段时间后,经济发展的速度放缓,相应的资本需求变小。由于新增投资的利润得不到保证,新的投资计划会被搁置或者推迟。对银行贷款的需求也会减少。债券市场的紧张局面缓解了,有资金需求的公司能够以更好的条件,比如说通过发行债券来筹集资金,不再去发行股票或者可转换债券,因为稀释资本是不符合老股东们的利益的。

  同时经济危机也引发了很多人的忧虑,他们担心会失业或者失去收入来源。所以他们热衷于储蓄,储蓄存款会增加,而消费则萎缩。由于在很大的程度上,并且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内,通货膨胀的危险可以排除,我是指需求的通货膨胀因素,而不是成本引起的通货膨胀,主管当局就能够降低利率,放松贷款的发放。如果资金的积累超过了产业的投资需求,剩余的货币就会流向股市,投资于已经发行的股票。

  已经上市的股票是资本市场的“二手车如果市场上充斥着新的令人感兴趣的有价证券,比如可转換債券,那么已上市的股票价格就不可避免会下跌。但如果在利率下降的情况下,有价证券的发行变得越来越少,多余的资金就会流回股市,也就是“二手车”的市场。

  一般情况下,股市不是特别受累于经济危机,而是更多地受累于政府所采取的对抗经济过热的各项政策。因此,经济景气的时候股市通常会回落,而经济危机作为政府调控措施的后果,要在这之后才会出现。同样,政府也经常采取促进经济景气的政策措施。开始的时候,股市会得益于这些经济刺激政策。在经济对政府的政策作出有利的反应之前,股价就会上升。这构成股市的波动。对于不了解股市机制的局外人来说,这些波动一开始是不可思议的和不符合逻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