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股票投资:周期股复苏

  即使种种迹象表明行业正处在上升的复苏通道,但投资者仍不能掉以轻心。预判行业拐点很难,同样,在复苏初期判断是否真的复苏,也不是件容易的事。这取决于投资者的阅历和观察力,并没有一成不变的口诀。如果投资者不能确定是否真正复苏,建议继续等待,宁错过,不过错。

  观察行业复苏情况时,密切注意以下情况:

  熬过寒冬

  价格调节机制需要时间才能完成市场的出清(即达到供求平衡)。价格机制传导的速度越慢,则萧条期也越长。在“初识周期”一节中,我们讨论过的原材料采购、工人培训等生产过程的滯后因素,都不会影响整个行业的周期。这些短期的影响因素,被众多企业的错峰生产相互叠加,再加上销售渠道的吸纳和缓冲,对整个行业的影响已经微乎其微。真正的行业周期,是由固定资产投资的波动造成的,同时受到社会总需求的影响(宏观经济)。这两个因素对于供应量和需求量的影响更长久、更持续。

  行业要走出萧条周期,归根结底还是长期供求关系的逆转。最终归结到两个方面:-是供应量减少,即在萧条中完成优胜劣汰,将过剩的产能淘汰;二是需求量增加,这可能因为宏观经济转好,也可能是消费升级等因素造成。

  萧条期也许比你想的要长

  很少有周期行业只经历短暂的低迷就开始复苏(强烈的行政刺激除外),所以投资者要有充分的耐心。

  当投资者潜伏在第I象限时,要做的$情无非就是寻找其中的优质企业,并耐心等待适当的时机。这个等待有时特别漫长,让人昏昏欲睡。以下几个因素会影响过剩供应量的淘汰。淘汰过剩供应量的阻力越大,也意味着萧条经历的时间可能越长。萧条期有时比投资者想象的要长,我们要有心理准备。

  投资建设期

  强周期行业新产能的建设周期越长,则完成产能淘汰的阻力也越大。建设周期可能经历的步骤有:市场调研、可行性研究、选址、购买土地、相关部门审批、土木工程建设、设备采购及建设等过程。前面的研究阶段,新产能还可以及时退出,但从投入真金白银以后,就很难停下来。假设这个从投人到产出的过程需要经历三年时间,那么当市场已经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后,未来三年还将面临产能的不断爬升,这无异于雪上加霜。

  固定成本与浮动成本

  固定成本在总成本中占比越高,则完成产能淘汰的阻力也越大。因为只要产品的售价高出浮动成本,哪怕亏损企业也会坚持生产。产品的成本可分为固定成本和浮动成本,其中固定成本很大一块是初始投入成本。如果产能被淘汰,就意味着这部分已投人的初始成本全部泡汤。

  无差异化行业VS差异化行业

  一般情况下,无差异化行业比差异化行业的萧条期长。在产品差别较大的行业,虽然总体来说行业不景气,但仍然有一部分优秀企业能够保持盈利,并趁机抢夺弱者的市场。这种抢占市场的行为会迫使淘汰弱者的速度加快,市场会更快达到供需平衡。而在产品无差别的行业,经常出现全行业集体亏损的状况一所有人都死扛,过剩产能出清的速度非常缓慢。这其中,尤其注意固定成本占比高的行业。前文我们提到,无差异的行业中,成本优势是最重要的优势。但如果固定成本占比较高,则即使成本控制能力再高的企业,也无法使自己的“单位固定成本+单位浮动成本”<同行其他企业的单位浮动成本。因此市场上过剩的产能无法在短时间内出清(市场价格低于浮动成本,企业停止生产)。

  小心“好日子”一去不返

  投资者在第II象限耐心等待,但有些时候,仿佛遇到了冰川世纪,好日子似乎再也不会回来。此时投资者要特别小心两种情况,一种是产业转移(转移至其他国家)。随着物流业的发展,以及全世界分工的深化,许多产业在不断发生国与国之间的转移。发生这种转移,主要原因是国与国之间的资源价格差异,而其中最主要的则是劳动力资源价格的差异。如果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较快,劳动力资源价格就会逐步上升,促使-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向欠发达国家转移。另-种情况,是行业内的产品被替代(出现强大的替代品),逐渐走向没落的夕阳行业。这与大自然的竞争法则一样。同物种的竞争,会不断积累和改善该物种的基因。但不同物种之间的竞争,却可能造成物种的灭绝。因此,投资者要密切注意两种变化趋势:具有低成本优势的替代品,经过改善具备了更好的性能;或者具有高性能优势的替代品,经过努力使得成本更低。

  难以长久的事件驱动“复苏”

  短期事件影响驱动的“复苏”难以长久。某些时候,由于事件的驱动,短期需求增加,会使得行业的供求状况有所好转。但是这种情况是不可持续的,等事件的热度过去,需求将回到原先的轨道。如“非典”时期和禽流感H7N9爆发,都出现过板蓝根抢购潮,福岛核电站泄漏事件也出现了抢食盐的现象。这些事件都没有持续很长时间。

  复苏的曙光

  在第象限潜伏,并找到具有竞争力的企业后,接下来要做的,就是等待合适的时机。

  投资者需要注意,股价的复苏和企业实体的复苏可能并不同步。我们经常听说,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会提前经济做出反应。但是实际情况并非总是如此。有些时候,企业的经营已经得到改善,但股价却迟迟未涨,甚至继续下跌;还有一些时候,在行业和公司持续萧条阶段,股价也会发生反弹(反弹后可能继续下跌)。即使是著名的经济学家,或者业内人士,也难以判断行业拐点,投资者不要高估自己的判断能力。投资者首先要承认很难找到行业运行的拐点,也很难找到股市运行的拐点。而要同时判断两个拐点,几乎不可能做到。

  普通投资者比较靠谱的做法,首先是等待复苏的情况已经比较明显确立后再出手,而不是在比较模糊或反复的阶段就蠢蠢欲动一特别是股价的短期涨会强化投资者心中关于复苏的判断,可惜这个判断不一定正确。其次,必须等到安全边际较大的价格,如果等不到满意的价格,切忌盲目投入,不要低估了周期股戴维斯双杀的威力。

  比较明确的复苏迹象,至少包括以下情况:

  一是宏观经济好转。宏观经济好转意味着社会总需求的上升,这个总需求会惠及全社会的各行各业。

  二是行业和个体的供需情况得到改善。重点观察我们挑选好的有竞争优势的上市公司,重要观察指标仍然是价格、销量、利润。

  小心开工率陷阱

  投资者观察到需求强劲上升,或者行业的销量增长,此时复苏真的来了吗?

  这里需要注意开工率陷阱。当投资者发现某个行业需求上升,甚至价格也略有提升时,春天真的来了吗?

  如果某一行业的开工率60%,需求增加时,企业的开工率可以很快增加,因而提高供应量。市场情况很快又继续供过于求,陷入寒冬。又比如航运,轮船的航运速度是可以控制的,通过控制航运速度即相当于控制开工率,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运能。

  再细化一点,继续用例子来说明:

  (1)某企业生产产品A,只有一条生产线,工人分两班倒,一天生产16个小时,开工率67%。当需求上升时,工厂或许只需要让每个班的工人加班一小时,就能够满足需求,这样很快就能跟上市场的节奏。

  (2)当需求继续上升,工厂发现加班已经不能满足需要,必须重新招聘工人,三班倒(剔除机械维修时间,一天生产24小时,开工率100%)。这时新工人必须接受培训才能上岗。投资者常常嗅到市场转好的迹象,如销量增加、需求上升等情况,就以为周期反转。需要注意,并非一有风吹草动,就是周期反转。一旦行业内的企业加大开工率,就会使得原本缓和的供求局面急转直下。投资者如果在此时介入,就有可能踏人“开工率陷阱”。

  (3)再过一段时间,需求仍然在上升,这时开工率已经达到上限,企业的生产已经不能满足需求,价格开始较快上涨。这时即便价格上涨,短期内也不会增加新的供应。企业的利润开始增多,因此企业考虑新上一条生产线。在新的生产线投产前,新的供应都无法出现。这是一个中等的周期。

  (4)再过一段时间,需求如果继续上升,企业虽增加了一条生产线,但发现自己的生产仍不能满足需求,而厂房内已经容不下第三条生产线。这时企业利润较高,趋利的本质使得企业新建厂房,新投人生产线。这时就需要买地、报规、环评等-系列手续(长周期)。需求在新的生产线投人前,都得不到满足。

  很显然,进入第三、四阶段,已经是较为明显的复苏,甚至已经进人了景气周期。此时再投资确定性比较高,但可能已经错过了最好的时机。第二。阶段的末期,当开工率维持在高位时,或许是比较好的介人时机。

  最后,市场时刻变动,不一定一条道走到黑。进入第一阶段后,不一定就会继续进入第二、三、四阶段,也可能又回到萧条之中。此时投资者若过早介入,无疑会遭遇“开工率陷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