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怎样面对美国、欧洲的银行?

  如果银行重新变成了咖啡馆。

  即使明天是世界末日,银行也不会关门歇业,不是因为敬业,而是因为追求利润是银行的本质。

  “银行家是被上帝所鄙视的,因为他们追逐高利息。”耶稣还把货币兑換者从神殿赶了出去并同时摧毁了他们的桌子。直到今天,邪恶的银行家和银行仍然是一个热门话题。人们与他们不好相处,但没有他们却也不行。他们处理几十亿美元的业务,并且经常分割成很小的金额,以至于如果没有计算机,全球一半的人都得成为银行的雇员。尽管如此,他们的活动还是非常有利可图的,因为还没有一个企业像银行一样,能够支配如此大量的资金。

  一个工业企业会通过自有资本筹措它资金需求的10%~50%,而银行的自由资本只有3%~5%。即使有一天它们的所有债务人都拖欠债务,它们也不用关门,因为每个国家都有发币银行站在它们金融机构的身后。除了少數特殊情况,没有银行会破产,也没有一个储户会损失他的一分钱。事实上,银行的借方已经国有化了,而贷方仍然是私有的。亚历山大。仲马说得有道理:“生意?这很简单,这意味着用别人的钱。”

  在美国历史上的金融巨头中,J。P。摩根是一个最不起眼的百万富翁。但他总是首先被提及,这就要感谢在他控制之下的几十亿外来资本了。在19世纪的欧洲,罗斯柴尔德家族是财富的象征,尽管他们只是巨富中的一条小鱼而已。他们的声望同样要感谢他们所管理的其他人的资本。

  今天,通过它们庞大的分支网络和成千上万的营业窗口银行控制着经济的很大一部分。借助于客户存款,金融机构的势力是如此之大,甚至有可能对国家构成威胁。当然这取决于它们的经营理念。在这些银行中,有善良的灵魂,也有害群之马。我选择不公布我个人收集的这方面资料。但有一点是肯定的:一个大银行不能仅仅是一个创造利润的企业,还应该是一个公共事业型企业。它们无论如何也不能违反公共利益来行事,即使由此能赚很多利润。

  面对美国的银行:装傻

  即使在高雅的银行,你经常面对的也是头脑简单的雇员,所以我建议你还是采取谨慎的态度。我个人同美国银行打交道的经验是:装傻是更好的外交手段。太聪明的客户在美国银行是不受欢迎的。有一次,我在一家美国的大银行有一个小小的抱怨。当时我在等待一些公债券的兑现,但却被拖延了很久。银行经理的回答是如此的幼稚可笑,以至于我恨不得当面嘲笑他。但我控制住自己,以严肃的表情对他说:“果真如此吗?那我就只好等了。“得到的回答是令人欣慰的:“是的,但我会看看,我们有什么可以帮到您。”

  如果我引用X法律Y条款的话,那肯定什么用也没有。因为在一个美国银行经理的眼里,一个知道太多的人立即就变得不可信了。就这样,我通过装傻,事情一转眼就解决了。

  面对欧洲的银行:强硬

  与此相反,对欧洲银行你必须保持强硬的态度,要表现得比你平时更强势,甚至最好有些傲慢。只有这样你才能得到优惠的条件。与大手笔的企业主相比,欧洲银行更喜欢斤斤计较的小顾客。银行只关注所提供贷款的安全性,企业主需要他们的贷款,为的是取得更高的利润和更大幅度的增长。

  如同其他所有职业一样,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银行业也发生了大幅调整。大银行替代了私人银行家的位置。这些大银行把它们的雇员直接从学校带到银行,他们只给顾客提供标准化的建议。一切都电脑化和格式化,量体裁衣的个性化和私人化咨询是很难得到的。也是在这个阶段,人们从单纯的银行业务发展出了综合业务。银行几乎变成了“视觉贸易者”。它们交易所有看得到的东西:不动产、钻石艺术品、集装箱、航运股权、飞机、石油钻井和森林所有权等。对金钱的贪婪驱使它们渗透到各个领域,哪怕是只能挣到一杯水的地方。

  一般而言,通货膨胀对银行来说是个好机会。由于银行拥有固定的债务和相应的有形资产,即使是贷款业务也变得相对没有风险了。一旦担保物的价值提高,银行的风险就会变小。联邦德国的很多银行给它们客户提供慷慨的按揭房贷,他们期望这类抵押物的价值如同这类债务人的收入一样增长。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息差就更大了,因为在利率提高时,借款利率立即就会跟着提高,而存款利事则掉到后面。这就不奇怪为什么在通货膨胀阶段,越来越多的银行和银行分支机构成立了。

  在20世纪20年代的布达佩斯,在严的通货膨胀时期,每天都会有一家新的银行开业,而不是一家新的咖啡馆开业。人们的叹息很有道理:“只有当这些银行重新变成了咖啡馆时,美好和宁静的时刻才会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