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限售股解禁对股价行情影响有哪些?

  什么是限售股解禁

  限售股解禁,即允许非流通股份在二级市场上自由交易,按照证监会的规定,股改后的公司原非流通股股份的出售,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自改革方案实施之日起,在12个月内不得上市交易或者转让。

  2、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总数5%以上的原非流通股股东,在前项规定期满后,通过证券交易所挂牌交易出售原非流通股股份,出售数量占该公司股份总数的比例在12个月内不得超过5%,在24个月内不得超过10%。

  对于新IPO上市公司的限售股,新股上市日起3个月,网下配售股票上市流通。上市日起1~3年,原股东的限售流通股陆续上市流通。限售流通股的锁定期结束后,持股人可以直接按照市价减持,不需要支付对价。

  从上述规定可以看出,限售股的禁期是1~3年,在此期间,限售股逐渐上市流通。当限售股上市流通之时,对股市的影响和冲击也就随之而来了。

  限售股解禁对股价的影响

  解禁高峰期前后大盘变动

  2008年是大小非解禁首个高峰期,当时世界金融危机加上解禁的高度抛压,导致了2008年空前的大熊市。2008年以来限售股解禁出现明显峰值的月份主要有2009年10月、2010年11月、2013年7月和2015年3月,但各年份各指数涨跌不一,并无明显规律。

  从这个角度来看,解禁高峰前9个月投资股票具有较高的安全边际。前后3个月行情方向对比来看,解禁高峰月则更像是一个分水岭。2009年10月、2013年7月3个解禁高峰期前3个月均出现下跌,然而解禁高峰过后市场又均出现上涨,相反2010年11月解禁高峰期前3个月市场上涨,而解禁高峰过后3个月却出现了下跌。结合目前,2015年3月前3个月的上涨走势,未来3个月出现调整的概率可能较大。

  解禁对个股价格的影响

  限售流通股上市是利空还是利好,一开始还是相对的。一方面,限售股可流通会增加市场的抛压,也就是利空;另一方面,为了能让抛售的价格高一些,限售股的相关利益方会想办法将股票价格做上去,这又变成了利好。最终会变成利空或是利好,主要是看非流通股上市后所面临的抛压,也就是大小非减持的风险。

  限售股分大非和小非,持股大于5%的非流通股叫大非,小于5%的叫小非。一般而言,大非基本都是公司的大股东和战略投资者,抛售可能性小,而小非持股数不多,相比起持有价,解禁后的价格往往有很大获利,抛售套现可能性较大。对于大小非减持的风险,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察:

  处于行业垄断地位、国家经济重点行业、央企或重点企业

  这类企业大股东一般为国有资本,且套现资金分配、使用相对合理,抛压较小。

  专心从事实业而非壳卖壳从事资本运营

  此类企业成长预期好,且大股东作为实业家注重企业价值,抛压也较小。

  大股东增持

  表现出大股东对公司充满信心,套现可能性也随之降低。

  公司业绩也是考察大小非减持意愿的重要指标

  业绩优良或尚可的上市公司中,限售股比例偏低,或者大股东持股勉强保持相对控股地位,限售股解禁后的套现需求也不大。

  限售股持股比例、股东分散程度、小非上市公司数量也是影响套现程度的重要因素

  在法规规定的自股改之日起十二个月的锁定期之后,持有上市公司股份总数百分之五以下的原非流通股股东,可以无需公告的限制而套现。所以,限售股持股比例偏低、股东分散、较多无话语权小非的上市公司,容易产生套现的冲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