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身股激励制度解析
华为的虚拟股,就是身股。人离开,股份也就没有了。其实,这就是晋商的身股。身股这东西,信则灵,不信则无!我们没有融资要求,只有一个流动资金贷款。我们努力做的是:使我们流动资金贷款来自全球,而不仅是中国。
我们每年把利润都分掉了,我们也跟任总商量过能不能有一年不分,只要一年不分就马上有20多亿美元,可充当流动资金,但任总主张要分。
分是从激励员工的角度,不分是从财务的角度。我们这几年净利润100%分掉,赚多少分多少。去年利润为什么低,其实是有意的。前年利润赚得多了,因为08、09年的金融危机,我们投资收紧了,所以2010年利润赚得太多,每股分2.98元。
去年,我们进了2.8万人,研发投资比前年多了9.5亿美元,汇兑损失比前年也多了5.5亿美元。这两块就多支出了15亿美元,所以利润就低了。
我们确实要控制利润,不能太高,也不能太低。太高了分了之后,员工的期望提高了,自从前年分了2.98元之后,家属天天就想着2.98元,去年分了1.46元,家属就有意见。我们不能把员工的期望吊得这么高。
不分,留存下来也有问题,留下来就意味着资本增值,意味着资本投入,新员工配股的成本就高,回报就低了。
全世界没有我们这样的公司。我们公司有些事情最好玩的。
这种模式我们很早就开始了。任总认为高科技行业需要大家一起进行利益分享,才能团结大量的人。当时社会上就有知识资本化的概念,我读书的时候,知识资本化是很流行的词,现在不大讲了。
我们的员工持股就是知识资本化,员工分享企业的利益。正是因为员工持股,才使我们团结了这么多的人。西方顾问公司到我们公司来做咨询,发现我们公司干部队伍储备是很充足的,他们不可想象的。
我们公司的中高级主管和专家基本不辞职,除了自己休息或者创业。要想挖我们一位中高级主管很难,因为待遇你是开不起的(华为的股东权益回报率近几年分别为21%、42%、40%和17%)。
工资你可以给得高一点,但没有股权,我们公司要求离开的人就得退股。任总从创业开始建立的这个分享机制,也就是华为成功的最核心的要素。
当然,最成功的要素走到今天,也有它的问题。问题就是我们有一部分人不干活、不进步,只要在华为待得下去就行了。
这时激励就失效了,因为股权的机制只要你在华为就一直有。我们这个员工持股机制说是长期激励,但事实上不是长期激励,还是知识资本化的概念。
长期激励是根据长期绩效来回报的,而我们的是一旦配股给你了,只要你在华为就长期有,这是我们面临的新的挑战。历史上员工持股成就了华为,团结了一大批人才,但走到今天,这些新问题是我们下一步要想办法解决。
我们总的目的就是要让每一个人都被激励起来,也就是我们说的奋斗,在华为你不奋斗是不行的。我们一直是希望我们的员工逐步走向富裕,而不是一夜暴富。
不能上市
首先,国家政策不允许。国家规定只能有200个股东,我们有6万多员工股东,而且明确员工持股会不能作为上市公司持股主体。中国平安的员工持股是通过信托公司解决的。我们6万多员工股东,要300多个信托公司,最终还是超过了200个股东上限规定。
其次,上市之后,员工一夜暴富之后还干不干活,如果员工都不干活了,那我们上市做什么?我们上市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公司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如果上市目的就是为了大家分点钱,那我们早就分了。
6万多员工股东合法么?
员工的股票我们称为虚拟受限股,因此这6万多员工股东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股东。公司真正的股东只有两个:一个是任总,另一个是工会持股会。
员工持股是在工会持股会下面。你也可以简单认为是从员工集资了,然后投到华为。但是我们这个制度是深圳在改革开放的时候,有正式批文的,允许我们存在,后来就不批了,全国类似我们这样的公司有千家左右。
当然,按现在的法律是不合法的,但当时特区特批的,是合法的。目前,任总在华为控股也只有很少的股份。(1.42%)
内部稳定最重要。一切事情从外部看是一个视角,从内部看又是一个视角。如果让员工都能看同事持有多少股,目前时机还不成熟,我们还需要做调整。不能为了上市、为了透明把内部搞得鸡飞狗跳的。
我们不缺钱,透明的目的是干什么?无非就多拿几个合同。华为增长速度够快的,为什么要把公司做得那么大?我们已经够大的了,今年360亿美元左右,2015年真做到我们预计的700亿美元,这还不包括美国市场,那已经是巨无霸,搞那么大做什么呢?
话说回来,做企业都希望做得更好,但做得好内因才是最关键,只有内部是团结的、坚不可催的,才能抵御外部的任何困难。一切都要考虑内部的团结。不能上完市,大家都不干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