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股指调整期,不妨学做一只鸵鸟

  彼德·林奇认为,“股票投资是一门艺术,而不是一门科学”。他对历史、心理学、政治乃至玄学等都颇有研究。进入20世纪60年代,共同基金成了美国股市的主力军。在这些林林总总、多如牛毛的基金经理当中,彼德·林奇(Peter Lynch)创造的传奇般业绩至今仍是令人仰视的一座高山——它主持的麦哲伦基金在13年里的平均年回报率为29.2%。

  林奇在富达公司工作是以股票分析员的身份正式开始的。对目标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加上对其他成功者的研究,使他很快发现,所谓华尔街专家的意见其实不过是受到很多文化、法律以及社会方面规定束缚后才做出来的。只有摆脱这些束缚,不做随大流的投资者,才有可能取得良好的投资回报。

  随着20世纪80年代美国牛市的开始,业绩优异的麦哲伦基金开始越来越吸引投资者和媒体的注意力。而林奇也不负众望,连续13年保持了非凡的赢利能力。在这13年里,麦哲伦基金的累积收益率达到了2700%;也就是说,平均年回报率为29.2%,超出同期市场平均收益13个百分点。当他在1990年离职退休时,麦哲伦基金的资产已经由2000万美元增长到了140亿美元,规模扩大了400倍,基金投资人超过100万人,不仅成为富达公司的旗舰基金,也成为当时全球管理资产额最大、投资业绩最佳的基金。林奇的影响之大,以至于因其推崇长期投资,而使不少只做过几次短线交易的基金经理人,对外都宣称自己是长期投资者。

  尽管林奇是以长线投资为主,但其决策依据却是建立在对企业认真研究的基础上,而这种方式带来的工作量是常人无法承受的。终于,在1990年5月31日,彼得·林奇在其颠峰时期宣布金盆洗手、激流勇退了。林奇退休后不久,长期的牛市崩溃了,这使不少权威人士评论林奇充满远见,但林奇自己却并不引以为骄傲,反而坚持认为:“股票市场从长期看总是会上升的。”果然,此后不久,在华尔街的专家们还沉浸在自己预测熊市来临如何准确时,一波史无前例的大牛市展开了。道·琼斯指数在10年里持续走强,从2400点上涨到了11000点,这使得又一大批专家牺牲掉了自己的名声。

  从华尔街的熊牛转换来看目前境内的A股市场,短线的投机暂时能够获得暴利,但终究会被历史淹没,而只有坚持价值理念的长期投资才能长久的存活于市场并保持较好的平均收益率。近期的股市调整给很多投资者压力,但是你回顾上述林奇的经历,如果你持有的是价值成长股,那又何惧没有稳定的长期收益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