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股票和基金中的技术指标
有人将技术指标奉为圭臬,也有人对技术指标不屑一顾。
一般来讲,在基金和股票里能盈利的除了极少数运气爆棚的天之骄子,大都是懂一定交易原则的股民和基民了,毕竟赚钱的始终是少部分人。有人看基本面,有人看消息面,也有人看技术面,三者并无明显的高下之分,只在于操作思路的差别。
我个人的风格是基本面+技术面为主,对于消息面一是没那么多时间去看(新闻五花八门太多太杂),二是消息面的不确定性太大。比如说对于一条重大利好消息,可能主力和机构早早的就知道了,已经反映在前两天的涨幅上了,当媒体或官方公布该新闻时,主力可能会借着该利好出货,比如说前两周的半导体的史诗级利好(当天上午ETF涨停,下午收盘只剩2个点,而后半导体一直萎靡不振),显而易见,主力借着这个机会出货了,攫取了大量利润,不明真相的韭菜以为赚钱的计划来了,纷纷冲进去接盘。
而以基本面为主,以技术指标为辅主要有以两方面的优点:
(1)节约时间:说实话平时没有那么多时间沉溺其间,始终觉得理财只能保值增值,学习和工作才是提升自我价值的道路。如果你没有百万级别以上的本金,感觉有点得不偿失,现在的小金额的理财可以视为一个重要的学习过程。
(2)亏损的概率大幅降低,利润效应提高:依照基本面,你亏损的概率其实相当小,比如说让你现在去买新能源,按照发展趋势,你会亏损的概率接近于零,只要你拿的够久。而看技术指标是为了使效益最大化,买入时机和卖出时机的把握能获得更大的利益。如果不顾基本面,例如即便钢铁、煤炭技术指标非常亮眼,这种还是不建议碰,有可能拿五年十年都回不了本。
问题(1)那么依照技术指标如何能节约时间呢?
技术指标反映的是市场的情绪,股市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各种各样乱七八糟的信息都能通过K线来呈现。因此无需关注各种各样的信息,通过简简单单的小柱子就能进行交易。
问题(2)有人说国内是政策市,一个政策能打败一切技术指标,技术指标真的能让人赚钱吗?
我认为技术指标是可以让人赚钱的。很多人有个特点,喜欢关注大V的操作,简单明了,但是往往大V对于基金配置有自己的一套思路,你与他本金不同,心态不同,操作也不可能完全一样。举个例子,大V今天建仓一只基金,你跟了,对于大V而言该板块的基金更加完善了它的配置,对你而言可能是重仓或者重复的板块,他在买了之后即便大跌也会有思路进行后续操作,而你可能今天跟这个明天跟那个大V,看见大跌索性割肉,或者回本就清仓,完全没有操作逻辑。
而针对技术指标的操作,可以让你形成自己的逻辑。很多人依旧是上面的问题,让为大A没有技术可言,事实上这说明你的技术还需要更多的锻炼。很多大型的机构都是在基本面的基础上,调查所持股票公司的内在构成、经营状况、财务报表等,最后在操作上依旧是依据技术指标进行操作。
建立一个粗糙的数学模型:将一个基民在买入一只基金后接下来每天上涨的概率视为50%,下跌的概率亦为50%。如果该基民属于技术流派,能将操作的成功率提高5%,可以把政策看成对技术的干扰项,使技术指标的成功率下降2%,那么一年后使用技术指标的人的收益率至少比普通基民高3%,不要小看这小小的一点,长此以往会有很大的差距。也再次说明了一点,技术指标只能提高成功率而非百发百中,即便只提高5%的成功率,使你的买基金成功的概率从50%上升到55%,长此以往,都能为你带来不错的收益。
问题(3)技术指标什么时候准确性比较高?
一般来说技术指标在低成交量的震荡市成功率最高,7月初的连续大涨很多主动型基金跑不赢指数基金的原因就在此,已经不能用常理来判断市场走势了。成交量低时参与的一般是成熟的老韭菜,操作比较稳重,不会轻易受市场情绪影响,此时那些追涨杀跌的嫩韭菜已经跑的差不多了,越是精明的市场就越容易摸清规律,也越容易用技术指标来衡量。
问题(4)如何简单明了看技术指标?
K线的柱子是基本操作了,比柱子看起来更直观的是KDJ和MACD指标了。KDJ指标适合震荡市,反应很灵敏;MACD适合单边上涨或下跌的行情,反应比较迟钝。
一般来说:kdj高位死叉(短期均线下穿长期均线)和低位金叉(短期均线上穿长期均线)的成功率最高,属于技术流最喜欢的K线形态。高位指的是kdj指标超过80(左侧纵坐标),属于超买状态,在越高的地方形成死叉,这种准确性就越高;而低位金叉指的是kdj指标小于20,属于超卖状态,这时候形成金叉就是绝佳买点。目前医药的kdj还未形成金叉,且即便形成金叉也不属于低位金叉,应当保持谨慎。
理财不是一个凭感觉的赌博行为,世界上没有股神,能提高交易成功率就是致胜的关键,技术指标和基本面也只是提高成功率的手段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