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股市投资者非常容易踩雷

  6月14日,伊利股份在其官方网站上发表公告称,6月12日,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发现公司生产的个别全优2、3、4段乳粉汞含量有异常,该公司于6月13日开始将2011年11月至2012年5月生产的上述乳粉全部召回,同时查验汞含量异常原因。伊利股份(600887)昨天开盘跌停,而之前13日、14日其股价是连续两天上涨,15日却被巨量封死在跌停板上。应该说又是一件“黑天鹅”事件。

  伊利股份可是股市消费类股票的样本,消费食品类股票一直是基金在应对通胀时代的重仓标配品种,一季度末166家机构云集伊利股份,合计持股达7.42亿股,涵盖基金、QFII、社保基金、保险公司、券商集合理财,并且多为上述机构重仓持有。说明基(微博)金踩雷了,问题这样的“雷”还会发生吗?笔者回答是悲观的,“黑天鹅”事件已经成为“白天鹅”事件了。

  既然做了投资者非常容易踩雷,我们就来谈谈中雷之后怎么办?先来看看历史规律,我们从中寻找趋利避害的机会。如何在危机中明哲保身,如何在危机退潮时准确切入,都是投资者非常关注的问题。一般这类事件都有这样几个发展变化阶段。恐慌期:刚曝光,一周内市场下跌幅度一般在15%-30%。发酵期:曝光一个半月。下跌幅度在35%以上,危机事件持续发酵的一个半月,投资人信心降至最低点。观察期:曝光三个月。危机事件逐渐淡出媒体焦点,投资人信心逐步恢复。

  恢复期:曝光三到六个月。投资者信心稳定。公司销售恢复情况进入最重要的阶段。明朗期:曝光六个月以后。投资人已经基本能明确判断公司基本面走势,此时常常伴随着报复性上涨或下跌。自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以来,食品饮料行业已成问题高发区,食品安全及诚信问题不仅伤及消费者,有时还会伤及其公司股票的持有者,这几个阶段是过去类似事件的总结,是坏事,但也能在股市投资上变成机会。

  笔者估计这次伊利股份的“含汞门”事件有可能不是这样的发展,因此值得投资者关注。作为企业在婴幼儿配方奶粉加汞,既不会降低成本也不会影响检测结果,这是与三聚氰胺事件本质不同。

  笔者按基本逻辑推测,由于汞是一种污染物,除非有人故意,人为添加的可能性为零。最有可能的是受到污染,无非是水、空气、生产过程,应该排斥过程会比较迅速,笔者还进一步查了相关信息,得知这次伊利股份“含汞门”事件是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中心发现的,而中心的食品安全监测网包括污染物监测网、食源性疾病监测网等,而这次爆料的则是污染物监测网。可以说就是污染事件,当然食品安全涉及人命,生产过程禁止污染是必备要求,可能伊利这次危机会不同以往的食品安全事件,这点投资者可留意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