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不是抱着赌上一把的心态投入股市

  在即将展开的漫长牛市中,散户应该珍惜牛市机遇,但前提是必须将选股视作一项严肃而认真的业余爱好,而不是抱着赌上一把的心态投入股市。

  随着市场成熟度提高,散户投资者数量递减是其客观规律。美股在上世纪60年代、80年代、90年代分别经历过三轮牛市,每经历一轮牛市,散户投资者数量几乎要锐减三分之一,最终才演绎成今日机构投资者占主导地位的市场格局。证监会主席郭树清自上任以来,一直苦口婆心地建议“低收入者和靠养老金为生的人不太适合在股市投资”,可谓一语中的。如果散户投资者抱着玩玩股票的态度,非常轻率地胡选股票乱赌一把,那么你即便蒙对了牛市也躲不过熊市,这其中弱势投资者就可能再也没有机会重装上阵了,因此业余投资者应该将选股视作一项严肃而认真的业余爱好,而不是抱着赌上一把的心态投入股市。

  我们可以对照一下上世纪90年代彼得林奇描述的美股散户投资者赌上一把的情形:“投资者一旦在路边听到小道消息,或者在公交车上听到传闻,或者偶然在报纸杂志上看到股评,都可能让他们为一个盈利前景十分可疑的机会而心潮澎湃,又会用闲钱来玩玩赌上一把。”此情此景是否与A股投资者十分类似?因此,彼得林奇所推崇的业余投资者是将投资作为一项严肃而认真的业余爱好,真正以基本面研究为核心的散户投资者。当年彼得林奇曾以马萨诸塞州圣阿格尼斯学校七年级中学生为实验对象,让这些稚嫩的中学生学习股票分析的基本面方法,然后进行模拟选股,结果中学生们作为业余投资者的选股业绩居然大获全胜,唯一失败的选股是IBM[微博],这还是因为孩子们试图模仿华尔街的基金经理们。

  连续讲述彼得林奇战胜华尔街的故事,基于两个目的:一、业余投资者和散户投资者有区别,在即将展开的漫长牛市中,散户应该珍惜牛市机遇,但前提是必须将选股视作一项严肃而认真的业余爱好;二、彼得林奇的故事如果讲述在牛市末期,诸如美股的1987年或者A股的2007年,那其实是无效的,因为业余爱好也需要有合适的估值土壤,但是熊市末期的估值土壤无疑是肥沃的。

  例如:1987年至1992年恰逢美股熊市,但是1989年至1993年巴菲特连续三次购入富国银行,购买时富国银行PE分别是1989年5.3倍、1992年15.3倍、1993年10倍,PB则都不超过1.5倍,巴菲特当时表露的购买理由是:富国银行的估值非常之低,安全边际明显,就算公司可能有较长的低迷期,而且美国经济何时复苏不得而知,但凭借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和中间业务拓展能力,巴菲特相信富国银行具有较高的投资价值。2007年至2012年也逢A股熊市,史玉柱从2011年开始持续增持民生银行A股和H股,当时民生银行PE是6倍,PB是1.4倍,与巴菲特第一次购买富国银行成本差不多。

  由此可见,投资者将选股作为严肃而认真的业余爱好还是大有可为的。值得提醒的是,当某一案例成为普遍推崇现象时,投资者切忌盲从,前述唯一失败的案例IBM就是前车之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