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什么是证券投资财务分析体系?如何建立正确的证券投资财务分析体系?

  按照传统的分析方法,我们通常是先进行宏观分析,然后选出有成长潜力的行业,再选出行业的龙头个股,并进行个股的分析,最后经比较挖掘出有投资价值的个股。我们并不否认这种分析方法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但是太复杂,不仅研究面宽,而且研究链长,需要很强的专业知识、研究能力和信息优势,并且需要多方面的专业人土通力合作。作为个人投资者是很难解决这些问题的。

  那么,我们能否找到一套适合个人投资者的有效的系统的分析体系呢?

  著名的投资家彼得·林奇,为了研究一家上市公司的丝袜产品,花费4个月的时间去学习化纤和纺织方面的专业知识,才发现有一家上市公司的产品非常具有竞争优势。而他的太太并不需要成为纺织专家,仅在超市购物时发现这家公司的丝袜很畅销,就断定这定是一家很优秀的公司,长期来看,其股价必定会大幅上涨。事实果真如此!

  这给了我们一个有益的启迪――判断股价趋势的一个简单有效的方法,就是看公司的经营成果和财务报表。也就是说,各种影响公司经营业绩的因素,如宏观因素、行业前景和公司的经营等,都会影响到公司的经营业绩,最终通过财务报表集中反映出来。并且,基本因素分析大多只能进行定性分析,而财务分析却可以进行定量分析。不管一家公司是经营什么业务的,有什么样的发展前景,有什么样的竞争优势,企业外部环境有什么变化(宏观和行业),最终还是要看企业赚了多少钱,赚钱才是硬道理!也就是说,“财务报表是宏观、行业和公司经营成果等因素的集中体现”。

  如何进行财务分析?现代企业的会计制度为我们提供了健全的报表体系――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和杜邦财务分析体系。而且,对于上市公司的公开信息,国家有规范的披露制度,有季报、半年报和年报,我们能够轻易地看出公司的经营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但是,我发现多数的分析师在财务分析方面存在着很多误解,在认识上存在着重大的误区。按照巴菲特的说法,我们常用的每股收益、分红、市盈率、“破净”和成长率等虽然都能反映证券市场的一个侧面,可是它们并没有说明我们的投资到底是否物有所值。

  先来说业绩。一说到业绩,我们自然会想到每股收益,我认为这是不全面的。举个例子,有两家上市公司,假设甲公司每股收益是1元,乙公司每股收益是0.8元。表面上甲公司比乙公司要好,其实不然。假设:甲公司的每股净资产是10元,乙公司的每股净资产是5元。我们发现:甲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1+10=10%,乙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0.8+5=16%,即乙公司的盈利能力是大于甲公司的,它反映了单位净资产所产生的收益。由此看来,净资产收益率才是反映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有用指标。

  再说股息分红,股息分红是上市公司分配给投资者的经营红利,但是股息分红与行情并不是对应关系,因为很多公司多年都采取不分红的政策,岂不价值为零了?这显然是不正确的。那么,正确的又是什么呢?

  市盈率(PE)是股市上一个常用的词汇,用以衡量股票的投资价值。它表示按照目前的股价买入,需要多少年才能收回本金,公式是每股股价每股收益。很多投资者认为,低市盈率的股票比高市盈率的股票具有投资价值,这实质是个误解。市盈率并不能反映股票的投资价值,因为低市盈率的股票并不一定会促使股价上涨,低了可能会再低;高市盈率的股票并不-定因为股价高不会再涨。行情的涨跌与市盈率并不是对应关系。事实上,对于一家高成长的公司来说,50倍的市盈率可能是低的;对于一家无成长性的公司来说,10倍的市盈率可能是高的:这就表明分析市盈率的参照系是难以确定的。通常而言,那些前景看好,盈利能力强且成长性很高的公司,其股票的市盈率都是较高的。

  市盈率公式本身是假定公司未来没有增长的,事实上公司未来的每股收益与现在的每股收益是不可能一致的;当公司增长时,未来的每股收益一定大于现在的每股收益;当公司衰退时,未来的每股收益一定小于现在的每股收益。这样一来,采取现在的每股收益来计算市盈率就不准确了。如果企业未来的每股收益是增长的,那么市盈率就会大大降低。因此,市盈率的正确计算方法应该是用目前的股价除以未来的每股收益,这才是合理的。

  更重要的是,股东的实际收益并不是净利润,而是股东盈余,即净利润的一部分要作为资本支出支付出去,股东实际得到的收益与净利润并不相同。每股收益并不是投资者真正的收益,每股股东盈余才是投资者真正的收益。所以,正确的市盈率应该是目前股价与未来的每股股东盈余的比值。除此之外,市盈率没有考虑到资本的时间价值和通货膨胀问题。资本是有时间成本的,按照市盈率年限收回本金其本身就是损失,如果再加上货币贬值则损失更大。

  市净率也是投资者关注的指标之一,这个指标只是说明了我们是以几倍于净资产的价格购买这只股票的,同样没有反映出投资价值。我曾经发现一只股票,股价低于其净资产,但是几个月之后,股价和净资产同时下跌。2004年和2005年股市“破净”的股票可谓比比皆是,我们发现这些“破净”的股票都是些业绩很差的股票,股票的长期趋势是下降的。这些股票能否进行价值回归,还要看宏观经济和大势行情。

  成长性是我们最为关注的要素之一,关于业绩成长性的财务分析指标有很多,如总资产增长率、净资产增长率、主营业务增长率、主营利润增长率、每股收益增长率、净利润增长率等,但这些指标都不完整,都没有反映出投资者的真正收益回报。如果公司以保留上一年的股东盈余或增资扩股来增加公司的利润,那么这种利润的增长就失去了意义,不具备可比性。与此相应的总资产增长率、每股收益增长率、主营收人增长率等同样值得商榷。

  另外,公司也可以通过调整应收账款的计提比例来调整公司的利润,或者通过现代会计制度的缺陷来“合法”地变更数据,那么财务指标也就不一定是真实的了。还有,如果公司的应收账款很大,而现金流量不足,则利润可能隐藏着巨大的风险,账面上的利润可能只是纸上富贵而已,并不代表公司真实的收益。

  既然每股收益、分红、市盈率、破净及各种成长率都没有反映出我们的投资到底是否物有所值,那么它们与二级市场的股价水平就不是对应关系,仅仅是具有某种相关性。那么,什么因素才是与二级市场的股价水平呈对应关系的呢?

  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这些股票都是2004年大幅上升的股票,我们来看看它们的业绩变化情况。

  下面我们举几个例子,再来看看净资产收益率增长的情况。

  从表3-1~表3-5中我们发现:这些股票的股价都是大幅上升的,其业绩也都是大幅增长的,说明股价的上涨与公司业绩的增长是对应关系。也就是说,当一家公司的盈利能力增强、经营业绩增长时,二级市场上的股价必定会大幅上升。换句话说,股价的大幅上升是由业绩增长推动的。由此看来,业绩增长与股价的上涨存在着内在的必然联系。

  那么这种内在的必然联系具体指什么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进一步研究财务报表。

  现代企业财务制度是以三大报表为基础的,是按照现代企业制度标准来制作的,每种财务指标只能够反映公司的一个侧面,并不能反映出全部内容,不同的人看财务报表的侧重点也不同。人们常说要综合地看指标,那么如何综合地看呢?在财务分析体系中有杜邦分析体系和沃尔比重评分法。前者较为全面地反映了公司的经营状况与成果,反映各项经济指标之间的关系;后者通过人为地设定各种指标的权重系数建立指标体系,对公司的经营状态和行业地位进行量化评估,但其主观性很强。作为投资者而言,以上两个体系并不能完全反映出投资者权益及收益率方面的要素,理论上存在着重大的漏洞。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建立真正能够反映投资者权益及收益率的财务分析体系――“证券投资财务分析体系”。

  如何建立正确的证券投资财务分析体系呢?

  世界股王沃伦·巴菲特已经为我们提供了完整的思想方法。作为投资者,我们的核心利益是股东权益,投资者真正的收益是股东盈余,这才是投资者的核心利益,是股东的终极目标。有了这个参量,建立在这个体系上的财务分析才能真正反映出投资者的利益。计算公式:

  股东盈余=净利润-资本支出+折旧及分期摊返费用

  对投资者来说,股东盈余比公司净利润更能真实地反映投资者的实际收益。

  当股东盈余增长时,说明投资者的实际收益是增长的。并且,股东盈余增长率越高,成长性越好。但是,股东盈余增长率仍然有缺陷。这是因为,如果公司保留上一年度的盈余或增资扩股,那么这时股东盈余的增长未必真实。如何解决呢?需要看股东权益报酬率――单位股东权益取得的收益率。公式如下:

  股东权益报酬率(r)=股东盈余+股东权益

  =每股股东盈余+每股股东权益

  股东权益回报率代表了股东权益真正的收益率,是判断公司盈利能力的重要指标。当一家公司的股东权益报酬率也很高时,表明投资者取得的投资回报率也很高。这是投资者最直接、最根本的投资回报。根据上面的公式我们可以得出:

  股东盈余=股东权益报酬率(r)×股东权益

  从公式来看,股东权益报酬率(r)的提高必然带来股东盈余的增长,这种增长是真实可信的,说明公司的盈利能力在增强。

  因此我们说,高盈利是高成长性的基础,高成长性则是高盈利的体现,这是证券财务分析的两大基础要素。

  至此,我们已经清楚股东的权益所在及股东权益增长的意义了,但是我们仍然不明白股东权益报酬率和股东盈余增长率与股价水平之间具有什么样的内在的必然联系,仍然不能确定我们的投资是否物有所值。为了弄清这一问题,我们还必须弄清二级市场的股票价格到底是围绕什么波动的。

  我们在高中时就学过马克思的价值学说――“价格围绕价值波动”。问题是,这个价值是指什么?如何计算?我们还以巴菲特为例进行说明。

  我们知道,世界股王巴菲特有个老师叫格兰姆。格兰姆被称为“财务分析之父”,巴菲特从他那里学会了如何进行价值分析。格兰姆认为,当一只股票的价格低于价值一定的比例时就存在着一个安全边际,从事证券投资是安全的。他所指的价值就是公司的净资产值。巴菲特曾经致力于格兰姆的股价低于净资产值的投资实践,但是他发现,按照格兰姆的方法选择的股票却是长期低迷,不会大幅上升的,即我们前面所说的“破净”股票。巴菲特为此困惑不解。经过分析,巴菲特发现,这些公司的经营状况很差,公司面临着诸多的困境,他从中学到的是,许多他曾经以低廉价格买进的公司股票之所以便宜的原因,是因为所属公司的营业状况正面临危机,都是一些问题重重、困难重重的“烂股”。这说明,股价不是围绕净资产值波动的,而是别的价值。这个价值又是什么呢?

  这个价值就是公司的实质价值!也就是公司的内在价值或投资价值,它表示假定公司出售时可以以多少钱卖掉,或者说投资者愿意出多少钱购买这家公司(包括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两个部分,其中无形资产不是财务报表上的账面意义,而是证券市场评估出来的)。

  股票价格就是围绕这个价值进行波动的。长期而言,股票市场会理所当然地遵循企业的内在价值,内在价值是股价波动的轴心。虽然在任何一个年度里,除了其实质价值本身会变化之外,市场价格还会因各种原因而剧烈起伏,甚至出现股价与其内在价值严重背离的情况,但是长期而言,股价终归是要回归的。内在价值就像海平面,一方面会受到潮汐的影响本身会产生起伏,另一方面是受到地震、气候、狂风的影响,但波浪永远离不开海面这个水平线。

  从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成长性必须通过内在价值才能与股价水平形成对应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