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实现协同效应的代价十分高昂

  为了控制目标公司,收购方必须向目标公司的股东支付超过当前市场价值的一个溢价(称为控制溢价)。虽然溢价高低不一,但平均控制溢价一直相当稳定,接近宣布前目标公司股价的30%。对于有多家公司想要收购的目标公司,溢价还会大幅上涨。

  在许多情况下,要求的溢价会达到(或超过)所能实现的协同效应。关于买家为什么要支付如此高价,学术理论指出下列几个原因:

  •赢家的厄运:如果有几家公司都对一家目标公司进行估值,并且都可能获得大致相同的协同效应,那么对潜在协同效应估值最高的公司就会出最高的价格。由于这时所出的价格依据的是过高的估值而不是价值创造,因此,造成了“赢家”过多支付。

  •搭便车问题:如果在接管目标公司后收购方并不能轻易“挤走”少数股东,那些选择不出售所持股份的股东会获得新合并企业的股权。如果总收购价值超过购买价格加上溢价,这些股东相对于那些按要约价出售所持股份的股东会获得更高的价值。由于目标公司股东更倾向于搭便车分享收购方的协同效应,而不是按要约价出售所持股份,所以股东没有出售所持股份的动力。为了说服目标公司股东出售所持股份,所有的价值创造必须要付给目标公司的股东。

  •自以为是:收购方管理层过高估计了自己产生并获取协同效应的能力。

  私人交易的溢价通常比较低,虽然由于缺乏公开的数据而难以收集相关的综合证据。在许多私人交易中,卖方是想剥离某一业务单元的公司。由于大股东控制着是否出售持股的决策,这些交易并不会有搭便车问题。同时,私人收购往往是源于卖方想出售的意愿,而不是买方想购买的意愿。

  一般来说,收购方在大多数情况下都会支付一笔高于目标公司市场交易价格的溢价。那就意味着管理层必须恰当地识别、估算和获取潜在的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