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股票投资之消息面对股价有何影响

  股市的调味剂

  每天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消息影响市场参与者。这些消息,一部分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影响,另一部分则仅仅影响市场参与者的情绪。不论消息是否会对企业的经营产生影响,不可否认的是,消息都或多或少影响市场参与者对未来股价涨跌的预期。他们有时反应过度,有时麻木,有时则反向反应一例如“利空出尽是利好,利好出尽是利空”。这也是股市这台报价机的魅力之所在,每一天都是新鲜的,每一天都不会完全相同。

  本节所说的消息,指的是市场公开信息,而非“内幕消息”或“小道消息”有的时候,消息的影响力较大一较大程度地影响了市场参与者的判断和情绪,并据此做出买卖的决定。受消息影响的市场参与者及其资金越多,那么盘面的反应也就越剧烈。还有一些时候,消息刚出来的时候,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当市场涨了(跌了),这些利好(利空)的消息就会发酵,被用于解释股市为何会涨(跌)。

  消息就像是股市的调味剂。正是因为消息这味调料,股市才变幻莫测,缤纷多彩。仅影响交易者心理层面的消息根据消息对公司运营的影响大小,可以将消息分作两类。

  一类是对公司运营几乎没有影响,仅仅影响交易者心理的,主要包括:

  (1)短期市场的资金面影响,例如新股IPO(抽水)、QFII(注水)发行、社保资金入市等。投资者需要注意,这些市场参与资金的变化,通常会影响整个股市的波动,但上市公司本身的经营情况几乎不受影响。

  (2)高送转。许多个股会在业绩预告或年报前后,发布高送转的消息。不论送红股还是转增股本,对于公司来说股东权益(净资产)的总额是不变的。送转后,股东手中的股票数量虽然多了,但经除权后总的市值是不变的。股东非但没有得到任何额外的好处,甚至还需要缴纳红利税。

  高送转对公司的经营几乎没有影响,但是A股市场却往往解读为利好。高送转多发生于庄股,因为庄家往往凭借高送转的消息,拉抬和出货,因此出高送转的消息后,往往会配合一波涨幅。此类的事情发生多了,也就在交易者脑中形成了思维定式。

  (3)证券相关的政策及监管制度、税收政策调整等。如证监会检查“两融”的合规性,严查基金“老鼠仓”,印花税下调(或上调)等。这些政策有可能会增加(减少)市场参与者的交易成本,但对于上市公司本身的运营来说,是不受影响的。

  以上类型的消息,对公司的运营影响微乎其微,只是影响市场参与者的情绪,使其产生股市将要上涨(下跌)的预期,从而推动股价波动。

  还有一类消息,既能影响交易者的情绪,还能对公司运营产生影响。比时,投资者应当着重关注消息对基本面影响的程度。

  有时市场交易者会对消息麻木,有时则会反应过度。之所以会这样,主要是因为此类消息虽然对公司有影响,但股价的波动更多来自市场参与者的情绪变化一乐观的情绪会无视利空而放大利好,悲观的情绪会无视利好而放大利空。

  对公司运营有影响的消息主要有:

  (1)货币政策的变化,如存贷款基准利率以及存款准备金率的变动等。宽松的货币政策对资金的提供方是利空,对资金的需求方是利好,反之亦然。宽松的货币政策会降低资金提供方的利息收入或投资收益,也会减少资金需求方的财务成本。此类消息,对于资金密集型行业,或者财务杠杆较高的行业影响较大,例如银行、保险、地产等。

  货币政策变化会影响市场无风险利率,从而改变整个股市的估值中枢。例如,市场无风险利率上涨,那么相对于固定收益的利率,股市就应当具备更高的回报,这个更高的回报需要更低的股价来进行补偿(对于同一时间的同一只股票,股价越低投资回报率越高)。

  需要注意的是,货币政策的消息并不一定对股市产生正向的效果,有时也会受其他因素叠加影响。如发布加息的消息,市场有时反而会上涨,因为市场参与者认为经济发展形势好,加息只是给经济降温的手段,但不会改变经济发展的方向。

  (2)宏观经济数据。国家统计局每个月都会发布一些宏观经济数据,例如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生产者物价指数(PPI)、采购经理人指数(PMI)、70城市房价指数,以及社会融资量、CDP增速等。这些数据都是对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历史性反映。任何企业,都是运行在整个大宏观经济中的个体,因此多多少少都会受到影响,其中对周期型行业的影响要更大-些。投资者需要注意,这是一个不断发酵的过程,并不是数据发布当天才产生的。市场参与者在数据发布当天做出反应,仅仅是对宏观经济运行结果的延后反应。同时,市场参与者也会因为这些数据,形成对未来宏观调控攻策的预期。

  (3)政府的财政支出政策,会影响相关行业的市场需求。扩张的财政政策,会刺激社会总需求;紧缩的财政政策,会抑制社会总需求。而与财政支出直接相关的行业或项目,受到的影响更大。如政府加大资金修建铁路,那么与之相关的上下游产业都会受益。

  (4)政府对一些行业的扶持、抑制或监管政策。市场经济有时会运行失效,主要是市场经济无法解决“外部性“的问题。相关的政策出台,都会对行业及企业产生影响。

  政府会扶持一些产业,以促进其发展,如环保行业。与此同时,政府会抑制另一些行业的发展,如高能耗、高污染、产能过剩行业。除此之外,与国计民生或整个宏观经济息息相关的行业,会受到政府较多的监管和调控,如金融业、房地产业。

  (5)来自企业的再融资。再融资对于企业及股东来说,正面或负面的影响都有可能产生,主要看再融资的价格,以及投人项目的回报情况。也有些时候,再融资不会投人新的项目,而仅仅改善企业的财务状况,降低负债率。

  外部性,即社会成员(包括组织和个人)从事经济活动时其成本与后果不完全由该行为人承相。正外部性是行为人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益,行为人承担成木却没有享受全部收益,而受益者无须花费代价。负外部性是行为人的活动使他人或社会受损,而造成负外部性的人却没有为此承担成本。

  通常来说,再融资的价格越高对企业越有利。但对于股票的持有者来说,却不能只看再融资的价格一如果再融资投人的领域不能产生正面的收益,那么不仅投资者无法获得回报,反而遭受股份的摊薄。再融资是否有利于股票原持有者,区分的界限在于再融资资金投向的回报率,与再融资前股价蕴含的回报率对比,二者孰高。如果前者高则对股票原持有者有利。

  (6)资产的注人、吸收合并或出售等。市场多将此类消息解读为利好(特别是小盘股),并做出过激的反应,有时走出连续的-字板涨停。事实上,不论资产注人还是出售,都只是一门生意。生意有好有坏,需要区别对待。投资者应当理性评估资产质量,做出合理的判断,避免在高位接盘。

  (7)管理层变动。管理层变动会对企业产生影响,可能趋好也可能趋坏。管理层变动后,经营者的战略方向和管理水平也随之变化。但是,变化的结果在管理层变动时难以评估,需要经历时间的考验才会明晰。

  还有一些类型的企业,管理者的水平对运营的影响不大,如水力发电、高速公路等。如果此时市场对管理层的变动过度悲观,往往会给投资者一个便宜的价格。

  (8)外源性突发事件,如流感、地震等自然灾害。此类消息可能会影响某些上市公司的业绩,但多为短期的、一次性的影响,不会影响公司的长期经营。投资者将这部分损失在上市公司的净资产中剔除即可。

  (9)内源性事件,即由公司自身原因造成的,如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白酒的塑化剂事件等。投资者不可小看此类事件的影响,因为它们对公司的运营影响较大,可能动摇客户对企业品牌的信任,严重的情况下甚至可能导致公司倒闭破产。

  (10)企业的税收政策变化。税收变化较频繁的,主要是关税(进出口贸易)和一些调节税项(如石油或煤炭资源税)。此外,有时一些受鼓励的企业也会收到政府的退税或财政补贴。

  (11)大订单给公司带来的影响为一次性的。投资者可以根据公司目前的利润率情况,估算出订单未来的价值。如果连续出现多个大订单,则可能预示着供求关系的变化。

  以上11类消息均可对公司运营造成影响。投资者必须正确估量影响程度是否与股价变动程度趋同,这种估量如果可以定量,就尽可能定量去分析。如某只股票因某个消息短期暴跌了10%,那么投资者首先应该想,该则消息会使得公司的利润下降10%吗?这种影响对企业是暂时性的,还是永久性的?是一-次性影响,还是持续性影响?

  消息面逆向投资误区

  在这里,投资者还需要注意一个常见的“逆向投资”误区。如因为某个事件的影响某只股票的股价下跌了10%,但消息对公司的影响远没有这么坏,因此投资者决定“逆向投资”买入,并期待市场过度反应后的理性回归。

  然而这个理性回归有时会到来,有时则不会。投资者须谨记:所谓逆向投资是以基本面的估值为前提的,买入后须能经受得起长期持有,因为股价偏离价值的时间可能会很长。对于具有估值泡沫的股票,一则不起眼的消息也可能是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但此时买人显然不是一笔好的“逆向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