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金本位制度的思维是什么?有怎样的影响?

  金本位制度的思维

  通过黄金来支撑一种货币又是另一种完全不同的问题了,我们将其简称为“金本位制“。

  在分析黄金的重要性并归纳性地回答黄金问题时,我觉得很有必要对此做一些详细的解释。很多年以来,人们总在谈论金本位制,但他们中的9%并不知道自己在谈论什么。

  人们所称的金本位制是一种货币机制。为了调节各国国际收支并由此保证固定外汇比价,这种货币机制的任务是,不但要在国家层面,在国家之间的相互贸易中也要保持经济供给和需求的平衡。

  这种货币机制现在是如何运行的呢?每种货币的价值以黄金来确定(比如说1美元是X克黄金)并且准确地规定了相对于一定的货币数量,每个发币银行必须持有的黄金保证。每个发币银行必须按这种固定价格购买或出售黄金。如果种货币在国外的供给太多,相关的发币银行则必须用黄金来收购这种货币。当一个国家的贸易收支和国际收支陷入赤字时,这种供给状况就会出现。为了保持贸易收支的平衡,政府就必须与通货膨胀作斗争。它会提高利率,以促进资本流入:它会减少贷款,以削减政府开支并提高政府收入。一句话,它会采取一种激进的紧缩政策:把钱从消费者和企业的口袋中拿走。为了保持他们的黄金储备完好无损,即使是以失业和破产为代价也在所不惜。

  如果一国的贸易赤字变成了贸易盈余,相关货币的需求在国外就会上升,发币银行将出售这种货币并购入黄金。这样黄金重新流入国内,政府可以降低利率,放松贷款的细绳。人们称这整个机制为“黄金本位”。借助于这种巧妙的体系,人们希望能规整国家财政,“正好符合儿童的天真想象“,维也纳人会这么说。

  因为在纸面上,一切都显得完全符合逻辑。它是这样地符合逻辑,以至于戴高乐将军的货币问题专家,号称为“金本位先生”的雅克。吕夫(JacqucsRueff)先生曾把这个体系称为“一位专制的君主,守护着世界经济的秩序”。“但是,这位君主的、能够迫使政府采取激进紧缩措施的军队在哪里呢?”我曾在一次电视辩论中这样问吕夫先生。早在1932年,吕夫先生就在索邦学院的一次演讲中将金本位制吹上了天。他引述了德国的例子,称赞布吕宁。路德政府的紧缩政策,因为尽管面临世界性经济危机,他们还是成功地增加了黄金储备。如我们所知,布吕宁的政策是如此成功,以至于一年以后希特勒上了台。

  事实不同于吕夫先生所说的那样。很少有一个民主选举的政府会被迫采取一项提高失业、降低生活水平,并把企业带入困境的政策。如果一个政府真要冒这种风险,它也不需要金本位制。仍值得怀疑的是,金本位制是否真的帮到了他们。

  在相反的情况下,政府也不会遵循金本位。比如,在前几年联邦德国和瑞士本不应该通过干预政策来满足对它们的货币需求。然而,干预会导致资本和黄金输人的增加,从而自动增加货币数量,即导致通货膨胀。因为对这两个国家来说,同通货膨胀作斗争要比积累黄金储备更重要,所以他们最终以货币贬值和其他千预措施作出了反应。但如果人们选择货币升值或贬值,而不是遵循这种体系,这整个机制实际上就毫无价值了。

  还是让我们诚实些吧:一种货币的质量并不依赖于它的黄金保证,而是取决于国家的财政管理、经济生产力和民众风纪。黄金总是流入货币发行健康的国家。当美德逐渐消失,也就是说当恶习占上风时,黄金就会离开这个国家。联邦德国是以零黄金保证起步的,尽管如此。马克在几年之内就变成了最坚挺的货币。与此相反,在1968年,法兰西银行曹拥有巨额黄金储备(由戴高乐积攒下来的),但在当时的政治危机过程中,仅在14天之内这些黄金储备就全部消耗殆尽。

  即使是出于实际的原因,要回到金本位制度也是不可能了。因为即使美国政府确定出一个新的黄金高价,黄金投机集团也能通过恐吓战术和歇斯底里激发黄金的投机炒作,从而使得金价再次提高。但是,如果没有金本位制度,黄金就会成为一种同其他金属一样的“平庸”商品,它的价格在自由交易的市场上波动,跟货币制度没有任何关系。

  此外,金本位还会把本来友好的民族间的关系引向恶劣的冲突。奧图冯俾斯麦曹说过:“黄金储备就像盖在两人身上的毯子,每个人都试图将毯子朝自己这边拉。”

  我曾在别处引述的有关泰戈尔对黄金的定义尽管比较富有诗意,但这里转述的奥图,冯俾斯麦的句子却更为简单、实际,切中要害。

  所以对黄金必须要小心!但是,如果黄金不保障一种货币,还能用什么来保障货币呢?对此,我们以这里已经录下的思考为基础,在下一章中我会加以详细的阐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