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股票是买便宜的还是买贵的?(二)

  03梁宏谈仓位配置:现在市场什么行情我都能应对

  关于仓位配置,我是均衡配置,A股大概占了30%左右仓位,港股占了50-60%仓位,美股占了一小部分仓位大概5~10%。板块方面涉及各大板块,高位股票也有,过去1年涨了几倍的股票也有,趴在底部的股票也有,整体是比较均衡的配资。

  现在什么市场行情来我都可以的,因为今年以来收益率表现也不错,最高的有60%多,收益率差一点的也有50%左右了。在今年50-60%收益的情况下,我们大部分跟沪深300比的,今年还是大幅的跑赢沪深300。

  就目前所处的位置而言,确实对市场做判断很难,涨两天跌两天,择时就很难择,市场一直没有方向,整个指数相对不容易判断。消费、科技和医药这些都是在高位,上周酱油、海底捞、颐海国际这些股票都是红,往100倍市盈率去了,医药最近不行,可能疫苗等稍微有调整,包括科技半导体这些东西都不说了,反正都很贵。

  这类股我有一部分,但是不多,有的话也是估值没有特别离谱,我觉得虽然是高位,有泡沫,但是我觉得透支还能忍受,而我也不会完全放弃,主要是我持股非常分散。地产是5个点,银行5个点,然后互联网会多一点,A股科技类也有,消费电子方面也有配一些,医药也有一些,水泥也有,其实水泥虽然说不是像地产银行那么低位,但是好歹PE看的是舒服一点。

  我现在真的每只股票最大重仓也就10个点了,各个行业最多就十几个点,少了就几个点,反正我什么都有。所以市场份额现在如果切换成蓝筹模式,我也可以,切换成那种科技医药模式,我也可以。

  当然我们也会配一些疫情受害股。这些股票其实虽然底部起来,也涨的挺多的,但是如果你把疫情这块挖掉,其实它也没有涨很多。就算一只股票,你如果从疫情两三月份的底部起来,感觉也涨了百分之五六十,但是你把疫情这个坑给挖掉以后,这个股票也不算特别高位,高位只是你刚刚说的消费医药科技这些东西,确实是很高的。

  半导体,医药,消费贵的那么离谱,大部分确实从长期两三年的角度来看,未来大概率还是要向下的,因为太贵了,所以那些股票我只会有很少的一点点,已经不多了。半导体、医药等我早个几个月的时候仓位会重一些,现在我已经在高位减过很多仓了,还剩有一些是因为有些公司特别优秀,我还愿意持有一点,但已经不多了。

  关于地产,银行,互联网,酒店航空等这里面不同公司差异化很明显,我觉得其中一些公司会有成长性以及大逻辑在,所以目前这个位置还是属于可接受的位置。

  整体而言我现在仓位很均衡,很分散。

  04为什么你拿不住三倍股和梦想股?

  我比一般人是能拿股票的,应该讲我拿股票能力还是可以,我经常会一只股票拿到三五倍,已经好多次了。不管是14年、15年还是包括现在,能一只股票从头拿到尾,股票买进来能持有比如从10块钱到30。

  这五六年里面,拿到三倍的个股六七个是有的。不是翻倍是三倍的那种,因为翻倍会更多一点。坦白来讲拿仓能力还是比一般人强的。

  有人问到我刚开始做私募蛮谨慎的,为什么还拿这么多三倍或者翻倍的股?关于谨慎和拿仓能力,你会看到有两类人,一类是拿不住仓,或者是短期做进去,然后做个图做个趋势,涨到一定程度以后,有个百分之50-80%的涨幅甚至快翻倍的时候。,市场一震荡就出来了。这种可能对基本面不会做深入分析,可能是结合点基本面、结合图形、结合技术等因素在做。

  还有一种是作价投类型的人,买进去的时候也不一定非常看好公司长期空间、想象空间、成长确定性,可能就是觉得这公司还不错,业务很便宜就买进去,在接近翻倍的时候,或者不便宜,甚至合理偏贵,就把它卖掉了。

  我会更加注重在公司的长期逻辑和公司的确定性以及长期思考。

  如果这个公司它的长期非常好,空间在变大,这种公司我会容易拿住翻个倍,我觉得我是以鸿鹄之志去理解这个公司的。如果这公司我思考下来,其所处的业务和行业地位是一个10倍空间的股票,我是愿意去承受涨了200%以后的震荡或者一定的回调,我还是会拿住不放。

  有人刚提到了乐视融创等股票,拿乐视为例,其实是个人炒股阶段,当时还没有做基金,有当做一个梦想去做的股票。当时介入以后,拿了挺长时间,当时是个人炒股阶段,现在乐视也退市了,就展开聊聊。

  我是38进去,从38一直买到90,我一直在买。当时也可能是越涨越有信心就越买。跟传统价投不一样,传统价投买进去以后,到一定价格就走了,中间不会加仓的,我是那种边看大市场情绪,边看图形边自己研究基本面不断强化以后,会高位加仓位加上去的那类人。从38一直加到90,平均成本大概是60左右,当时有T0团队把60的成本T到了40多的平均成本,最后这些股票全部卖在了170左右的成本,170清仓了。

  融创2017年的时候收益就更高了,吉利差不多三倍,吉利平均成本七八块钱,最后平均卖出应该是在二十一二,最高卖到28,差不多也是三倍,融创收益会稍微更高一点,融创持仓的时间会更久一点。

  所以类似的这种200%以上涨幅的公司,其实我做过挺多次的,关键是持有的时候,我确实给这些股的想象空间定得很高,可能从事后来看当时的持仓的逻辑可能是错的,那就像乐视,有一定的预期。

  当时有些判断是对的,有些是错的,可能更多是因为我把梦想想得很大,所以我拿得住,确实也赚到这个钱。但是事后来看可能东西最后我当时判断是错的,但钱是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