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股票抄底:从二楼跳也有可能被从28楼跳下的砸中误伤
关于股票抄底:从二楼跳也有可能被从28楼跳下的砸中误伤
炒股其实大部分时间是在等,就如去旅游其实大部分时间不过是在交通工具上虚耗光阴。“最美风景在路上”、“过程才是重点”。那是一种境界,结果看得太重的话,过程必定无法轻松。有求皆是苦,无欲则刚。成为神算的必要条件就是不停预测,各种可能都预测,总能蒙对一个。
坏消息我一般都会选择先信之,有空再求证。这世道缺的是坏消息,好消息实在太多了。一大堆好消息的公司好找,一个坏消息都没有的稀罕。风险根本不在拥有个股的多与少,就像开车安全与否基本和车速无关。不懂不熟的话一只也多。舒马赫开F1到200迈那叫“安全”,我开夏利到一百迈那叫“危险”。
考虑到中国过去二十年的经济奇迹,真不明白那些十年八年取得30%平均收益的高人有什么值得骄傲的。九十年代开始做生意的每年不能赚一倍基本都活不到现在。调研必备:看仓库、看生产线、看大门车辆人员进出密度、和公司门外最近的小卖部套瓷、行业大会、另外关键是要听竞争对手怎样说。
中国的公司,最不值得相信的就是财务报表,尤其是民营小公司。从财务报表上去挑选小公司,缘木求鱼。“不拒绝明显的赚钱机会”,但前提必须是风险小,例如像看见地上有张钞票,可能是假钞,不过捡起来看看无妨。
一门生意先考虑的是会不会亏本,一个投资标的先要考虑的因素就是它可见未来会不会破产倒闭。中国的国有银行破产倒闭?开玩笑吧。过去十几年不少人都取得了非凡的收益,动辄超过20%,不然都不好意思拿出来说似的。但把收益放在那样的时代去看,个人能力就显得渺小了。以后随着市场的成熟,再像以前那样取得极高的收益率才是不正常的。这一点好像大部分的投资者都信心满满不以为然,未来十年的预期收益率依旧和过去十几年取得的成绩看齐。我个人是觉得有点过了,不管是顺境还是逆境下过去十几年取得成绩,都有强烈的时代印记。我们都在赚市场发神经的钱,A股是隔三差五发癫狂,欧美成熟市场是偶然闹闹情绪。A股市场身体会越来越好,大机会显然是越来越少的。
市场永远没有最合理的时候,只能做目前情况下相对合理的选择。时间会纠正市场。太多拿着一把尺子到处量的人了,动辄就说“我这把是“八飞忑”牌尺子”,我还真不敢公开质疑“八飞忒”牌尺子,反正我也不用。谁爱量谁量去。
赚市场发神经的钱,可遇不可求。难就难在确信发神经的不是自己。不断告诫自己:“除了自己以外其他人都在发神经。”的人,神经不够大条的话,很快也会跟着发神经。这些高人抓住了普遍心理:不劳而获。于是到处鼓吹即使目不识丁躺着也能发大财,吸引了大批围观群众摇旗呐喊兼抱团取暖,已经俨然成为了一大教派,乐得不亦乐乎。中心思想:傻子才能赚大钱,“炒股只需常识”,“选股只需三分钟”,“打死也不卖”。
股市这么多年,自认为不傻的人从来都是绝大多数。如果大部分做的都是正确的事情,而且百分百做到并坚持下来,那才是天底下最不可思议的事情。
瓶装白酒放久了就是瓶醋而已,这点聂卫平可以证明。中国百年以上的茅台就他喝过一瓶。茅台迷们早就展开丰富的想象力来激励自己了,他们不单只想象力丰富地推断出茅台未来的必然性,还把这个未来的故事当作是已经发生的事那样去到处宣扬。已经到了靠想象力和说故事去维持了,神经不失常的人自然能判断什么东西不正常。
中文真是博大精深。“危机”是由两个字组成的,拆开来就是“危险”与“机会”,神奇的华夏文明精确地阐述了危机的本质。最关键,危险与机会是并存的,两者区别只在于从什么角度去看。
道理方法不在于能理解多少,而是在于能熟练运用多少,贪多嚼不烂。看一百本书不如深刻理解一句话。经常见到口袋只有两个钢蹦的人耻笑亿万富翁不会做生意。不少人质疑上市公司的理由很可笑,为质疑而质疑。
产品好不好和其股价没有必然关系,决定股价涨落的并不是这些因素。“天欲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成功忽悠别人感情天长地久直到海枯石烂,一夜情后甜言蜜语的主角却挥挥手不带走一片云彩。2007年最著名的股市歌曲《死了都不卖》和《死了都要爱》其实都是说海枯石烂不离不弃,不过事实上唱《死了都不卖》的人干的却是“卖得比你快”。冒着枪林弹雨,大声喊“大家顶住,坚持就是胜利”,结果是喊话的人自己悄悄先撤了,中国的特色从开始到现在从来就没变过。那句话谁说的?“股市永远不缺少傻瓜”。股市毫无新意,玩来玩去都是那些伎俩,一个个热点层出不穷,新鸟看得热血沸腾,老鸟看着古井无波。
满大街骂股市的人,唾沫横飞深恶痛绝,但让他们一天不看股市、不炒股票比上吊都难受。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机会来临的话最好不要舒服。除非已经达到用钱赚钱而生活无忧的状态,否则靠舒服赚到的钱只会越来越少。所有有志向的经营者都是谋发展而不是图舒服,就此一点,基本上投资者在思考的本质上就已经和经营者不同,有些东西靠思考是不会得出结果的。
不懂不碰是硬道理。同样:很懂就应该敢逆流而上。试图去洞释一切纯粹是吃得太饱。一根木棍在我手里只能赶赶狗,独孤求败手里那是天下无敌的利器,问题不在木棍上。
身边的东西看似熟悉,其实非常容易因轻视而导致重伤。李宁匹克KAPPA等正因为所有人逛街都能“实地调研”一番,变得貌似很容易明白了。有的人疯狂爱上,眼里容不得半粒沙子;有的人歇斯底里痛恨,无视一切。更可笑的是有的人为了证明自己“正确”,打死不认错。
政策好固然值得欣喜,但不好也不是个人能够改变的,顺应它而不是和他叫板才是生存之道。模仿别人思考而做出投资的决定,就像在岸上思考一通怎样游泳,然后就直接跳海一样。
假如只紧盯着一只股的话,虽然会研究得更透彻更深入和更加专注,但行为上极其容易会一叶障目,导致过于乐观或者过于悲观从而提早或过迟操作,尤其是在对宏观经济解读出现偏差的时候。距离不单止产生美,还能让人保持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