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

盘中成交的真实意义是什么?如何对盘中成交单进行分析?

  盘中成交单分析

  有很多投资者理解的成交单分析是,看到分时走势图中成交异常,然后翻阅F1键提供的成交数据,不知其所以然或者月既定的思维定式去判定:有大单成交要涨或者要跌。依据这个幼稚的思维展开操作,结果可想而知。下面我们将重点讨论盘中成交的真实意义,以及对未来走势有何影响。这对波段分析的过程控制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盘中巨量

  很多投资者对盘中巨量的理解有偏差,这是受一般交易软件里给出的大单定位影响。一般交易软件里习惯把500手(5万股)以上的成交单定义为大单。这个定义是非常粗放的,它忽视了股票的流通性问题。比如,对于工商银行,成交500手根本算不上什么,因为流通盘太大了。而如果是一个不足2000万股的小盘股,500手肯定是大单。所以,大单是相对的,根据流通盘的大小来确立大单的实际标准要好得多。

  盘中有巨量即盘中有主力,股价有主力的参与,就会活跃,因此就会有套利机会。对技术分析者来说,能否参与盘中巨量的股票要结合市场环境。股票价位和技术形态来综合分析。主力制造盘中巨量的目的是要引起市场的注意。我们可以结合波段区位和经典的K线图形来做出判定。

  如果K线图刚刚完成双底、头肩底等经典图形的突破,就出现了盘中巨量,则接下来的走势看好,但如果是老主力在运作,所以从安全的角度出发,不应该将股价上升的目标定得过高。

  如果股价处于高位,则要防备主力出货。主力利用其自身的优势,能够先于市场获得上市公司的信息。信息有利多和利空之分,市场的思维是利多建仓,利空出货,而主力正好相反。当主力提前得知未来某个时间有利好消息时,便会借助于莫须有的利空造成的抛盘来大力建仓和积极运作。当个股的基本面趋于明朗的时候,主力已经大幅获利并开始出货了。比如,公司业绩增长,财务报表出来就是出货时机。若上市公司资产重组,那么主力就运作到重组公告出来。因此,这就是判断主力是否出货的一个重要依据。其实在利好消息出来之前,主力已经在有步骤地撤退了,在最后期限到来之前也会出现大量出货的现象。主力出货并不意味着股价会马上下跌,但没有主力的参与,市场肯定失去一个重要的活力源。所以,应该谨慎操作。

  此外,盘中巨量还有可能是筹码换手。所谓筹码换手就是主力将手中的一部分筹码转让给另外一个投资者。其特点是盘中在某一个较低的特定价位连续出现类似对倒盘一样的成交量,但后面有迅速拉拾股价的动作。例如,2007年10月24日13时28分,贵州茅台上演“1分钟闪电跌停”,在40万股的抛单下,贵州茅台市价瞬间下挫22.8元,至169.20元跌停价,而后火箭发射般回升到1.6%的涨幅,分时图上犹如一根银针直插跌停板。随后保持“温和”震荡,以2.12%的涨幅收盘,最终报价191.99元。

  离奇走势背后,上交所的交易公开信息揭开了机构游资多空交战的角。在买入卖出前5名的榜单上。4个机构席位合计买入约1.63亿元,占总成交额的1/3;2个机构席位合计卖出约6828万元。另外,招商证券北京建国路一家营业部就卖出约1.2亿元。这自然让人想到是主力机构建老鼠仓进行利益传输。

  二、成交清淡

  普通的成交清淡一般发生在两种情况下:一是股票长期下跌或者调整,市场人气涣散,所以成交清淡;二是股票属于冷门或者小盘股,难以引起投资者的热情,因而交易清淡。但我们这里主要讨论的是有大单成交的交易清淡。

  按照常理,成交清谈应该是以小单为主,而此处的交易清淡却有大单成交,并且不是偶然的一次。如果只有大卖盘,没有大买盘也不会成交。所以,一般认为,成交清淡而又有大单成交,说明有人在积极接盘,股价接下来应该有良好的表现。2007年12月5日,流通盘有1.18亿元的银座股份成交极其清淡,但是,在清淡的同时却出现了几笔大单成交,显示有人在积极地接盘。之后该股涨幅可观。

  三、间隔性交易

  间隔性交易就是在交易时不连贯,在有的时间段内没有成交。在长期的调整时期,很多股票的交易也都是有交易间隔的。但是,在大盘强势时,股性活跃而流通盘较大的股票出现间隔性交易,则值得深入追究。

  在沪深两市,最小的交易时间间隔是一分钟,因此连续性交易就是指每一分钟都有交易。全天交易时间共有4个小时,即240分钟(停牌者除外)。

  如果换了一家流通盘相近的股票。我们会发现该股整天的交易一定是连贯的。即使偶尔有一些断裂也不过一两次。

  既然有那么多的时段成交为零,全天的成交量仍然巨大,唯一的结论就是在成交的时段内,每笔成交都比较大。而当天的单子是以大单子为主,可以推断其中必有主力运作。

  主力的目的是制造量增价涨的表面假象,吸引市场头单。这样就可以判断,主力的意愿是减仓或者出货。